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2-14 16:55:33| 人氣96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福爾摩沙-八卦山下廟宇系列-彰化市廟宇彰山宮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彰山宮

彰山宮:址在彰化市光華街一三三號,主祀五府千歲。

民國八十七年重建,八十九年歲次庚辰年舉辦入火安座,新廟建築巍峨宏偉、金碧輝煌,甚為華麗。

彰山宮:址在彰化市光華街一三三號,主祀五府千歲﹝但因該廟緣大陸蘇姓人士,渡台護駕池府千歲寶像抵台奉祀,故亦有部分史料記載為奉祀蘇府千歲﹞,建於清乾隆三十五年﹝西元一七七○年﹞。

主祀池府千歲,同祀南鯤身代天府分靈的李、吳、朱、范四府千歲,並配祀三官大帝、西秦王爺、包府千歲、福德正神、中壇元帥等神明。每年南瑤宮天上聖母媽祖進香遶境時,天上聖母開基三媽及六媽的金尊都由彰山宮池府千歲接頭香。

據該宮沿革志說明:明朝末年,緣大陸蘇姓人士,渡台護駕池府千歲寶像、宣爐、銅牌、劍令等信物,輾轉抵半線社﹝番社庄﹞定居,尋覓吉地安奉池府千歲暨諸信物於草寮內‧‧‧,為肇基定廟之始。

乾隆三年池府千歲降乩諭令,庄民備大輪轎,奉請金尊,排駕出巡,赴彰化市南瑤宮現址降駕扶乩,為天上聖母﹝三媽﹞鳩工宮殿,勘與地理,並蒙池府千歲親自化身擇地,採定座向‧‧‧,天上聖母與池府千歲乃以姊弟相稱,結為枝葉之誼,每逢天上聖母赴笨港、北港割香,必恭迎開基恩主池府千歲帥領銜恭接頭香,蒙駕前任開路先鋒,回鑾繞境入廟。

彰山宮於民國八十七年重建,新廟於八十九年歲次庚辰年建成舉辦入火安座,新廟建築宏偉輝煌,甚為
彰山宮於民國八十七年重建,新廟於八十九年歲次庚辰年建成舉辦入火安座,新廟建築宏偉輝煌,甚為華麗。

彰山宮俗稱「番社王爺宮」,原有的池府王爺塑像早於四十多年前焚燬,不過,據耆老指出,原有塑像黑面威武,臉部輪廓頗深且濃眉大眼,這些描述都符合平埔族人的特徵。
彰化縣志也記載,清朝乾隆卅五年(公元一七七○年),官方為了鎮撫半線社番人而興建「番社王爺宮」,多年後該廟被暴風雨摧毀,還由當地番人募款五十元修復,這些都可證明該神祇本為半線社平埔族的信仰,直到該社漢化消失後,該王爺才被漢人「繼承」而繼續祭祀。

更有趣的是,距離彰山宮不到二百公尺處的中興路與大埔路口,有一間不起眼的小百姓公廟,依據文史工作者賴錦生的考證,這間名為「番社洋」的百姓公廟,最早祭祀的是半線社平埔族的祖靈,而非漢人的孤魂野鬼。

百姓公廟是漢人祭祀無主孤魂的特有廟宇,又稱為有應公廟或萬善公廟,不過,這間於二百多年前即建立的百姓公廟,最早祭祀的是平埔族音譯為「尪姨」的祖靈,這些祖靈通常用一塊石頭來代替,有時候會在石頭上綁紅布條識別。

該百姓公廟位置,也是半線社代表「尪姨」的石頭所在地,它從一塊石頭演變成為漢番合祀的百姓公廟,半線社漢化消失後,「尪姨」與石頭也被漢人「繼承」,而成為「番社洋」百姓公與「番社洋」百姓公廟了。

上述兩個故事,也證明平埔族被漢化的同時,漢人也被「番化」了,平埔族雖然已經消失,但其文化卻替台灣文化增添了綺麗的色彩,成就了台灣當今繽紛多元的文化面貌。

台長: 塔娜瓦
人氣(96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彰化縣古蹟 |
此分類下一篇:福爾摩沙-八卦山下古蹟系列-彰化市二級古蹟-元清觀
此分類上一篇:福爾摩沙-八卦山下古蹟系列-三級古蹟-彰化市定光佛廟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