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4-14 21:53:38| 人氣94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讀Maurice Blanchot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若說有什麼書寫是讓我難以卒睹的, 就是這樣的吧…
…那樣的東西不應該化為文字的

讀著讀著
我發現自己呈現一種頗為熟悉的, 迷惑的, 而又不耐煩的狀態…
是的, 我想起了以前也有一個句子曾類似地觸怒了我__
海德格的問句 : “ 為何是在者在而無卻不在? “
(找天很閒很閒__真的很閒的時候, 我再來詳細記錄我如何拆穿這個偽命題)
果然我翻到了書尾的導讀裡頭
E. Levinas評論白朗修與海德格相似之處在於 :
“ 書寫, 並不導向存有的真實
而是朝向存有的漂泊/謬誤 “
他又評論白朗修不同於海德格最根本之處是 :
“ 書寫不為命名存有的真實
而是存有的非真實 ”

很煩
看著這些沉溺在泥淖裡還自以為透徹的大男人們胡言亂語
那只是一些夢喭
一無是處的自由聯想(free association)的無意義的記錄

以同樣做為一個對世界總是關注, 卻也總是無法確認什麼的人而言
我對包括海德格或白朗修這樣的職業書寫人是有一種起碼尊重的
否則我也無需浪費時間說些什麼
而我認為
若以一個思想家的獨特性與貢獻而言
從佛陀的康德的佛洛伊德的或維根斯坦的所設立的典範來看
這兩位仁兄對於人類的無論在神學哲學心理學語言學範疇的探討都還差的遠
語言的邊界?
邊界的語言?
語言之外的語言?
不過是一個搞不清楚言說的主/客體事實關係的混亂產物罷了
(如果他們說的語言之外的語言
我們如何可能認知到他們的語言?
而若我們能認知到他們的語言
那我們就會了解到那些誨澀的句子不過是一些騙局罷了…)
我曾經被所謂的現象學唬得一愣一愣的(還好沒有太久)
也曾被昆德拉(龍應台?__本土政治版的昆德拉…?)之輩的作家弄得很混亂
他們總是有著太多的自以為是的”使命感”(一種讓自己變得很重要的操作元素)
卻察覺不到自己正在與人文工作者的應然方向背道而馳
(很顯然他們的工作成果混亂地佔據了人們本來可以拿來體察理性素樸事理的思想空間)

或說 一種唬人的禪(而當然 這樣的書總是寫得很好 寫得很好看的)

無論如何 很久沒對一個作家感到那麼憤慨了…..
也讓我進一步了解了為何法國上半世紀的文藝脈絡是發展成那樣的….


Cain C.

台長: lastrada
人氣(94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Cain C. |
此分類下一篇:母與子
此分類上一篇:Here comes St. Valentine’s Day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