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photox.pchome.com.tw/s08/lastnight1220/1/124644905520)
近來,花了好多心思在關於星巴克的研究
與"禁止任意對外發言"此項制度有關
全台所有隸屬於統一星巴克的員工
若欲對外發表與工作相關的言論
皆需通過台灣代理總公司的授權同意
當然,兩個對企業管理有濃厚興趣的高中孩子,是不可能獲准採訪的
電話那頭的台灣區總公司拒絕得很委婉,這頭聽的人也很委屈
笑一笑,沒什麼。
於是買書,借雜誌,網路搜尋,無所不用其極
過程深刻地感受到了星巴克的偉大傳奇
在西雅圖,一間由三位單純愛好咖啡的男子所合創的小小咖啡館,名為星巴克
秉持著把咖啡文化落實成為休閒享受的宗旨
一切不為一分一毛之利益,只貪能偷得餘光半日閒的浪漫
映著陽光靠著窗,一口口品嚐咖啡的純粹美味,讓人生以簡單的歡愉呈現。
相同的概念,不曾在星巴克總裁-蕭茲 經營的理念理消失
即便在全世界各地,平均以每5小時增開一間星巴克的驚人擴張力成長著
總裁蕭茲仍沒忘記,當初星巴克創立的初衷
→賣的不是只有一杯咖啡,要把快樂同時銷售給客人
這同時得分三個層面來說
首重,要顧客掏腰包換取這份快樂,得要有實際層面的價值
於是星巴克在這一方面絲毫不敢忽視→得挑選好的咖啡豆。
直接與咖啡豆產地的農民簽約
讓農民專門替星巴克種植培養咖啡豆
而咖啡豆成敗與否也要視農民是否用盡心力的照顧,而通常這些農民貧困
於是為了品質的高標準要求,星巴克替這些貧困農民解決經濟上的困窘
予以民生的大方補助,如:保險,教育費,購屋貸款...等等
星巴克相信,在煮出一杯香醇濃郁的咖啡之前,得先找到好的咖啡豆
好的咖啡豆,則要有完善的照顧,回饋農民讓他們甘心效忠。
在世界各地的星巴克咖啡豆皆須維持高品質
也許高品質不見得能成功創立高貴的品牌,但值得客戶相信的品牌必是高品質
於是,在第一層基本工→選豆,星巴克已先悄悄的領先著別人。
也許,一杯咖啡是好是壞,不見得所有客人都能分辨
但這是種默默的堅持,這份堅持,維持了一定的消費客源,立於不敗。
再者,是客人能明顯感受的部分→ 員工服務
是否曾注意過,當星巴克是人人皆知的咖啡品牌時
你卻從未在電視上看過他們的廣告,更或是有大型而顯目的廣告招牌?
答案當然是沒有。
總裁蕭茲在接受採訪時曾說:我們的員工是最大的招牌。
走進店裡,倒數十秒,若沒有任何一位服務生給你眼神上的交會
那就得開始懷疑是否真的走進"星巴克"了。
每年星巴克需進行一百九十萬小時人次訓練
簡言之,平均每個員工每天要接受近一小時的培訓
將龐大的廣告費省下,拿來做更專業的員工訓練,是星巴克成功的策略之ㄧ
全世界各地的星巴克員工,都有同一套訓練模式
可別誤會是一板一眼地訓練,而是以"快樂工作"為宗旨的訓練
讓員工先學習怎麼在工作裡擁有快樂,進而將這份快樂帶給每位客人
不僅能夠造就出高水平的員工素質,也讓員工成為店裡的活招牌
這樣的人性訓練,讓每為進入星巴克裡的客人,都能感受的一股親切感
不用廣告不用傳單
員工是活招牌,客人是最強力的宣傳,客源只會擴張不會縮減。
最後,則是最容易忽略的部份 舒適空間
一杯濃郁的咖啡,在緊張的城市氣氛,以及塵土飛揚下,所有浪漫將隨之消失
秉持著當初三位創始者對於享受咖啡的理念
星巴克要賣的,還有好好享受一杯咖啡的空間。
刻意調整的昏暗燈光,營造出宜人的溫度,配合著舒適的沙發椅
這空間讓幻想可以延伸至無限
無界線的幻想,沒有包袱,遠離塵囂
快樂就在這樣一口香濃咖啡 一齣荒誕春夢的配合下,簡單獲取。
當世界的節奏越走越快,人們的壓力與日俱增的狀況下
自然地想用辛苦賺取的金錢,換取即使只有一下午的歡愉
在星巴克裡,這些都能夠輕易實現,一切都只有物超所值的享受與快樂。
星巴克的咖啡休閒文化便漸漸落實。
星巴克,販賣的只是一杯星巴克嗎?
《後記》
這篇文,沒有打廣告的意圖,何況星巴克無需打廣告,忘了嗎?!
純粹是星巴克研究報告停滯不前,上來敲敲文字,抒發抒發
![](https://photox.pchome.com.tw/s08/lastnight1220/1/124644905532)
他叫冠享。他想紅。
政大企管系是他的目標。
另一位,政大準新生。
政大企管系,同樣是我的目標。
噢
那兩位對於企業管理有濃厚興趣的高中孩子,便是照片裡笑的愚蠢的我們。
政大,我們來了。
以上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