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教學風格一絲不苟,又有點不近人情的英國史詩教授貝寧(Emma Thompson飾演),無意間發現自己罹患了中末期移轉性的卵巢癌,貝寧教授很鎮靜地接受這個診斷,向來尊重學術研究的她,允諾接受「實驗性的化學治療」---八個月全劑量且殺傷力最強的化學治療,並簽下協議書。
執著、苛求、不容妥協、不輕易放棄挑戰的貝寧教授,躺在病床上毫無尊嚴的接受各種治療與檢查,然而她必須捱過八個化學治療療程的痛苦。第一個療程之後就發生落髮,不斷地嘔吐,並自我解嘲的稱自己都快把腦漿給吐出來了。期間伴隨著她渡過許多長夜磨難並成為精神依歸的竟是幾首英詩對死亡內涵的詮釋:「死亡,你不必驕傲,雖然人們視你為敬畏可怕的象徵…」、「憑藉著智慧來戰勝他的敵人,最終在於能跨越生死和永生的藩籬…」
這些詩不斷地讓她回憶起恩師愛絲佛教授,在她求學階段給予諄諄的教誨:生命的真諦,在於走出內心的世界,與人互動。然而她卻選擇回到圖書館,繼續鑽研於文學領域。
她的主治醫師及助理醫師傑森(貝寧教授昔日的學生),在治療癌症的領域皆屬頂尖一流的佼佼者,卻扮演著盡責且冷漠的角色,而貝寧教授在冗長而又孤獨、恐懼、憂慮、煎熬的療程中,始終得不到心靈上的關懷。透過傑森醫師的身上,她彷彿看到自己過去對學生嚴格、不近情理、不肯通融的真實自我,懺悔之意油然而生。而善良的護士長蘇西,在她即將枯槁又渴望被愛的生命中,給予真誠的關懷,為她的生命注入了一股暖流。
最後當貝寧教授嚐盡各樣身心的煎熬後,她的老師愛絲佛教授來探望她,一個充滿憐愛的老母親,她的憐惜自然而不矯情,伴隨著深切的同理。貝寧在她的懷中就像一個受盡委屈的小女孩,終究有人瞭解她、給她安全感。
貝寧教授最終伴隨著約翰道恩的詩沉靜地走了,展現了生命的力量與價值。
資料及圖片來源:http://www.niotv.com/epg_content.php?content_id=7267&epg_name=%E5%BF%83%E9%9D%88%E7%97%85%E6%88%BF
**************************************************
這部片子是修生死學與臨終關懷的必看影片,榮獲2001年柏林影展的人道關懷獎
片中不脫理性與感性的情感相衝擊的描寫,甚至有赤裸裸的自私人性呈現,而我覺得這部片的最特別之處在於推廣DNR
當我看到蘇西護士努力地用平常心去跟貝寧解說DNR時,有點受到衝擊,因為完全沒有料到會有這樣的劇情
對於每天面對生與死的護理醫護人員,我一直滿欽佩的,再想到她們往往還要親口對病患解說這些禁忌的話題,更是佩服她們的內心的抗壓承受性
雖然我可以接受DNR的觀念,但我應該沒辦法可以如此輕鬆平常又冷靜地跟親朋好友解說這樣的話題
後來敗家女同事知道我有買這片子,就要跟我借去看,為了不要讓她打擊太大,我事先就告訴她大約的內容,但是她還是要看
結果她看完後告訴我,她現在真的覺得『沒有結婚,老了會很可憐!』我聽了,真是無言…
我想一個人如果老了會很可憐,沒有人關心,肯定是這人的人際關係出錯,絕對跟有沒有結婚沒有關係
況且結了婚也不見得就會有人關心,就不會可憐,看看那些失敗的婚姻、那些比沒結婚更悲慘的已婚者
原本是部很令人省思的好片子,卻可以被石化腦袋的人解讀成如此膚淺的表象
我也總算理解到同樣事物經由不同層次的人,真的可以解讀成不同的意思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