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攝影(亦稱磁振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近年來在臨床診斷上相當重要的影像工具。此種使用準確而不必侵入人體的方法為人體內部器官造影在醫學的診斷、醫療和後續工作都十分重要。
原理是將人體置於磁場中以無線電波脈衝來改變區域磁場,激發人體組織內氫原子核的共振,而人體不同的組織,便會產生不同的磁矩變化訊號,再經過電腦處理,便可以呈現出人體組織的切面影像。
MRI對人體不具侵襲性,不會產生游離輻射,可多方向掃描,提供三度空間影像,又有高對比的解像力,是現代醫學不可或缺的診斷工具。它的好處之一是不論使用多少次,都不會像X光等傳統檢查方法一樣對病患造成傷害。
早期七八成MRI檢查都是用在中樞神經系統,例如大腦、脊椎等,尤其是頭頸部構造複雜,相較於X光和電腦斷層,能夠多角度掃描的 MRI 更是診斷利器。近年來MRI的運用愈來愈廣泛,不僅逐漸應用到骨骼神經系統、腹部及胸腔,也可以用於血管攝影及膽道攝影診斷。
除了針對人體構造進行診斷,最新發展的功能性磁振造影檢查還可以觀察人體生理變化,例如可用於腦部探索心智功能,如了解過動兒腦內生理異常之處、使用不同語言的腦部變化等;也有人著手研究結合MRI和電腦斷層(CT)等其他檢查技術,呈現體內虛擬影像,如果技術純熟,就可以進行虛擬內視鏡檢查。
MRI不只可以透視人體,對於農產品、畜產的篩檢、改良、甚至心理研究,都是極為重要的工具。
MRI參考資料來源:
http://www.cc.nctu.edu.tw/~hcsci/hospital/ins/mri.htm#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