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布魯克林有棵樹
作 者:貝蒂·史密斯 (Betty Smith)
譯者:方柏林
出版社:如果出版社2010年8月初版
摘要:
法蘭西十一歲,是一個出生在紐約布魯克林的小女孩。家裡雖貧窮,但有個溫柔迷人疼愛她的爸爸,雖然他工作不穩定又酗酒;媽媽是個美麗且意志堅定勤勞的清潔工,雖然他偏愛弟弟;而弟弟尼力小他一歲,雖不愛讀書,但對這個姊姊也愛護有加;還有一個爸爸過世後才出生的小妹妹。
法蘭西沒有爸媽的美麗外表,也沒有如同弟弟一般強壯身體,但她喜歡讀書,且喜愛觀察生活週遭的人事物,是個敏感、自尊心強的小孩。一家人生活雖困苦,但仍努力的生活,因為對未來存有希望,媽媽希望藉由教育來讓孩子脫離底層,但生活的遽變及困頓,讓一切更為遙不可及。
本書藉由法蘭西的自述,娓娓道來,家人共同努力面對生活的艱辛,親情友人的支持與協助,努力的讓未來改變,夢想實現,就如同院子裡的天堂樹一般,不管是在圍滿木籬的空地上或垃圾堆裡,甚至水泥地,它都能努力的向著天空生長。
研讀心得分享與探討:
1. P.89-P.94,在凱蒂生了法蘭西後,法蘭西的外婆來看她們,由於凱蒂對日後的生活又慌又怕,擔心孩子跟他一樣的命運,母女之間談了一席話。對於如何改變孩子的命運?除了自由、希望、尊重、想像力、宗教…外,最重要的兩個重要觀念即是教育與儲蓄。你覺得這些想法或方法,對於改變孩子,甚至一個人的命運有幫助或影響嗎?或還有其他的途徑?試分享你的看法。
答:
瑪麗不識字,是佃農出身,從舊大陸移民至美國,帶著新希望,她與凱蒂的對話,顯示出她獨特的教養觀,有些觀念我認為是好的,但有些在做法上則有可議之處,試整理如下:
(1)瑪麗說:「。。。。。這裡有『希望』。在老家,人是屬於過去的;而在這裡,人是屬於未來的。」她相信民主社會的教育有促進社會流動的功能,但是在法蘭西的學校裡,我們可以看到學校中仍舊充斥著精英文化,對於弱勢的孩子,從師資到設備都是缺乏的,這個高舉著「民主」旗幟的新社會,真的很公平嗎?法蘭西進了學校,才發現「民主國家人竟然也是有等級的」(p155)
(2)我認同瑪麗說:孩子只要識字,他的未來就有無限可能。對瑪麗來說,不識字的人永遠屬於社會的邊緣,永遠無法進入社會的核心,成為一個社會人,這是她的切身之痛,因此格外有說服力。我也想到很多人批評彼岸推行簡體中文字,將文字之美完全抺煞,是一種没有文化的文字。事實上,為了在短時間之內提高識字率,將文字簡化不失為一種策略,否則如何推行政令,如何管理一個人口龐大的國家。
(3)瑪麗認為建立孩子的閱讀習慣可以擴展孩子的視野,但我認為慎選閱讀材料也很重要。本書中瑪麗建議每天要讀的書是莎士比亞及聖經,這並不是她自己閱讀後的選擇,而是「聽人說」的,試想當時窮人能夠接觸的讀物應該也很有限,不像今日出版業蓬勃發展,否則瑪麗一定也會面臨難以抉擇的困擾。
(4)瑪麗認為「孩子得有想像力,想像力是無價的。」但是她帶給孩子想像力的方式,竟然包括向孩子講述厲鬼及中邪等神怪事蹟,則是我覺得比較奇怪的地方。想像力一定要靠神話或鬼怪故事來啟發嗎?會不會反而產生負面影響?
(5)瑪麗認為「苦難也是好事,讓一個人的經歷更為富足。」我覺得這是本書中的女主角最明顯的特徵,視苦難為鍛鍊,果然她們個個都有堅強的生命韌性。
2. 在書中描述了不少法蘭西在學校的情形,老師對她的影響。如老師對孩子的看法與關愛,上課方式、課程內容,教導方式等。而一個老師可以引導孩子區分想像與現實,喜歡寫作,也可以否定抹滅他的想法觀點,而遏止她的寫作。試分享你對這些事件的看法,或你的求學過程中老師對你的影響,或者是你的教育現場或理念。
答:
在本書中出現的老師共有六位,他們各自的形象突顯出不同的教育理念,透過法蘭西(學生)的眼睛,分別給了這些老師不同的評價,讓為人師者可以從中得到一些啟發,因為當我們在教育孩子的同時,孩子也正在為我們評分。本書中出現的老師有:
老師 | 法蘭西的評價 | 對法蘭西的影響 |
布里格小姐 | 性格古怪又勢利眼 | 原來在民主國家裡,人也是有等級的。 |
莫爾頓先生 | 教授音樂,萬人迷老師。 | 他們的共通點就是「愛這群没有人愛的髒小孩」 |
伯恩思通小姐 | 教授美術,受歡迎老師 |
詹森先生 | 雖是工友,但和善又受人敬重 |
好心老師 | 「說話說實話,寫故事靠想像。」法蘭西學會區分真相和想像。 | 讓法蘭西找到寫作的出口 |
佳恩達小姐 | 「永遠認為自己是對的」可憐老師 | 刺激法蘭西發現真實的自己。 |
我覺得一個好老師受到學生歡迎的原因,除了教學用心、教法創新之外,更重要的是「對孩子有真心」,就像莫爾頓先生、伯恩思通小姐及詹森先生一樣,而且他們不僅影響了孩子,同時也影響了周圍的同事,有他們出現的時刻,就讓冷漠的校園出現溫暖,期待自己也能成為這樣的老師。
3. 法蘭西的成長過程中,因為有爸爸、媽媽,甚至西西阿姨等對她的照顧與關懷,讓她得以更快樂平安的長大。而書中大人的教養觀不同,但對法蘭西都有一定的影響,試擇一人,談述他的作法,可能對法蘭西的影響。
答:
法蘭西的父親是一個浪漫、善良又貼心的人。他雖然窮,但是永遠衣著得體,他不像法蘭西的母親一樣能幹,但是他很愛家人,當法蘭西在母親那兒得不著安慰時,父親總能為她解決問題。特別是父親去世後,法蘭西竟然意外在畢業典禮上收到父親預先準備的花束,這一幕最教人動容,也深刻描繪出父女之間的親密感情,難怪法蘭西會為了捍衛父親與老師(佳恩達小姐)起了衝突。法蘭西能夠擺脫環境的限制,最主要的原因是她的家人很重視教育。她的家庭健全,她擁有父母完整的愛,雖然貧窮,彼此之間卻很親密。「家」是法蘭西最大的保護傘,也是激勵她向上的主要動力。反觀現代人總愛將社會問題歸疚於學校教育,殊不知家庭教育更是最重要的一環。在教育現場中,經常可見缺乏家人關愛及照顧的弱勢兒童,而政府除了提供經費補助外,對於這些兒童背後複雜的家庭問題似乎毫無作為,其實家人完整的愛才是幫助孩子健全成長的最大動力,甚至能超越經濟不利的限制,法蘭西的家庭便是最好的例子。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