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這樣的心情,我們又踏上討論「死亡」這組的議題。
2007年的四月六日
從過年前回家處理自己家庭的一些議題,到關係的善了;一連串的功課作完後,當我要準備這次「死亡」議題時,我自己還真的有點搞不清楚,不知道自己的茫然到底又跑到哪裡去?
一直到上課前,我都還在想自己當初對「無意義」的茫然還那麼大嗎?好像比較好了?可是好像也還好?因為心的底層還是會不時跑出這樣的問號,雖然自己已經漸漸的分辨出不能用邏輯、理性來分析「愛」的分量,也知道生命的意義不是可以有一個度量表來衡量。可是,為何還是會想這樣的議題呢?
於是當天,當大家開始議論紛紛的討論生命裡各自對「死亡」的想法。有的人丟出死後是否該回歸家族的恐懼,有的人談到對於死亡後世界的好奇;有的人說起對於親人離開的不捨,有的人提到如果自己死去的不甘心。許多不同的議題被丟入這樣的團體中,加上我自己是在「得與失」之間想要處理自己莫名失落的議題。所以當進行到一半時,我自己倒是有種想法,看到原來在「中國文化傳統」下與「西方文化衝擊」中的這一代,那種茫然不知到底該做自己?還是要讓自己在傳統之下繼續掙扎?尤其是如果做了自己,那背後要面對一出生就帶著「孝」的中國人來說,延伸而出的是背叛後的「罪惡感」,就更是每個人必須面對的。
這時候很精采的是,楊蓓老師在很仔細的聽過我們這一群人嘰嘰喳喳之後,她不但氣定神閑的神采自若,更令人佩服的是她仍然用那緩慢的步調,娓娓的告訴我們以她所理解的「我」。
從「心經」所產生的五蘊,到隨欲所生的「我」;從東方現代人所認知的「我」,到西方對於「我」的解釋。每一個不同的「我」,反而讓我們陷在文化與個人認知的迷思中。當這個慾望與五蘊所組成的「我」被解放之後,才可以看到另一個不同的「我」,才會有新的「我」產生。而這個「解放」的「我」,就是一種「覺察的我」、「分析的我」。透過這樣的「覺察」、「分析」,才能讓這個「第二層的我」產生。
帶著這樣的新的我,不斷的在生命的流動裡繼續,漸漸的放掉那慾望的我,融合覺察的我,而發展出第三層的「我」。
雖然這樣,可是最終會發現,第三層的我與第一層的我是分不開的,於是重新開始讓這樣三層的我連結,不停的看自己、問自己,焠鍊出一邊問一邊自己解答的「我」,才會有機會發現生命心的「核心」,也才理解「愛」;透過這些,慈悲與智慧才能成長。
聽的時候雖然有種智慧頓開的省悟,但是要回想這些「我」還真難。幸好自己一直在到處分享Ben&Jock的三個「我」,所以很清楚的可以理解與套用。
聽完這樣的智慧話語後,我們做了一個小小的練習。主要是兩個人一組,然後透過一個人一直不斷的詢問:「為什麼?」來幫助當事人進入「核心議題」。
剛開始做時,自己還是有點搞不清楚自己的問題在哪?所以就禮讓給與我同組夥伴。但是當自己做個協助人時,彷彿因為議題是別人,也就比較可以專注,安心的去聆聽對方話中的訊息。也因為看到對方漸漸進入議題的核心思考,才真正的讓自己了解,原來這個活動背後是有它很重要的深層挖掘作用。
於是當換我自己要處理自己的議題時,我就暫時不考慮太多的從頭說起。我從自己剛開始因為看到在關係裡,不論是與伴侶之間,還是親人之間,都避不開最終必須「放下」的命運,雖然這幾個月來也已經逐漸找會一些相信,但是對於自己某種無力,仍是不時會浮上心底的困擾。
於是我們從這個點開始尋找,我的夥伴先是問我:「為何會覺得無力?」
突然這樣直接導入中心議題的問法還真是不習慣。我呼吸一下,問問自己內心的聲音,於是我回答:「因為好像一切最終都必須放下。」
「那為何會不想放下?」
「因為看到自己這麼努力後,一切都還是會消失,就會想到,再怎麼努力也是會失去啊!」
「那為什麼你不想失去?」
「因為擁有就表示你存在啊!」
「那為什麼你害怕你不存在?¬
「因為我要證明我曾經活過,如果不如此,我就會陷入生命無意義啊!」
「那為什麼生命要有意義?」
「因為我知道所有的意義都是來自於自己,我也知道現在的我該如何走出自己的生命,但是那個一切都會消失的我卻也說服不了自己。好像某個部份的我失去動力。」
「那為什麼失去動力?」
我突然想到今天的歷程,想到自己生命的歷程,自己一直是在現實環境與內心做自己之間拉扯。當我一步步的走到現在的位置時,我可以更自在的做自己,但是內心裡,那個想要更證明自己的聲音就又把自己推回到人世間的種種面貌上。
於是我回答說:「因為我想要讓自己更入世,去分享我這些歷程的艱辛,以及走過後的自在。」
對方又問:「那你為何又要回到現實社會去爭取認同呢?」
我鈍了一下,內心不自覺的也自問:「我是在爭取社會認同嗎?」
想了一想,我說:「是啊!我既是爭取社會認同,有不是要爭取社會認同。我已經認同自己,只是我也想要讓社會更接受同志與愛滋,並且可以去傳遞我學習到這些幫助我的工具,去分享這些資訊。」
當我自己在這樣回答的時候,我自己內心裏更肯定自己想要「回到人世間」的助人信念,也突然看到自己為什麼無力了?
於是我跟對方分享,我說:「因為自己這幾年汲汲營營的投入,想要把自我認同與社會的不認同拉近。也因此自己耗盡心力,導致在之前生命許多重要議題迎面而來時,自己的心力也就落入無力狀態。
我想…我的無力感就是從這裡來的吧!」
文章定位:
人氣(298) | 回應(0)| 推薦 (
0)| 收藏 (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