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6-01 13:26:08| 人氣14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立德 立功 立言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我特別喜歡「不思量自難忘」。


不必藉由不斷不斷的思念來重構,來深化伊人的形象, 伊人美麗的側影。好像深怕不天天複習回想, 會忘了對方的風采, 對方的溫情, 對方的面容。


於是張雨生唱【天天想你】。



「想念不斷謂之罣, 著境不回為之礙」,因為如此罣, 如此礙, 於是有了恐怖。 「心經」一直在提醒:無罣礙故無恐怖。



真正的深情也許不是魂牽夢縈 ,不是無一刻不思念對方 ,整個思緒被盤纏著 ,根本無法過生活, 會恐慌 、焦慮、 不安、 恍恍然、 鬱悶、 憂愁、 痛苦 ,整個人憔悴失色。


蘇東坡太太死了十年, 作夢夢到她:「十年生死兩茫茫 ,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 ,無處話悽涼。」蘇東坡真是深情!


不思量自難忘, 我的理解是:原來真正愛一個人是不做粗糙濫情的思念, 如果這個對象如此具有份量, 他會變成潛意識的部分, 會沉在記憶的最深處 ,甚至成為「基因」, 隨著我們個體代代繁衍下去, 於是,這不是「思不思量,想不想念」的問題 ,這會是人類的「深情基因」。



南方朔最近發表文章談到「咬東西」、「吐舌頭」、「抱頭抱膝」,都追溯到嬰兒時期與母親的親密關係。 我們遇到悲痛的事情, 不免抱頭抱膝, 無法言語, 好像下意識地蜷曲起來, 好像又回到母親的懷抱, 在母親的懷裡嚎啕 ,被安慰。 我們一直到成人到老年還是不自覺想回到母親懷抱。



我想, 容格提出的「集體記憶」說的就是這種「不思量自難忘」。文化的集體記憶是如此 ,在我們的母體文化裡, 看到竹子, 多少會注意到竹影, 會乍現禪趣。 小雞從不曾見過老鷹, 當老鷹標本飛過,驚恐不已,但是小雞對大象龐然的巨物,卻絲毫沒有反應, 我想,記憶已成一種基因,小雞的反應是基因作祟。



我常常在問自己: 是不是有一個對象是要我每天傳傳簡訊, 通通電話, 網上聊聊, 坐車時想想, 睡覺時想想, 看電視時想想, 讀書時想想, 做事時想想,才覺得這是愛的明證, 以證明我對對方的愛?

但是一遇到蘇東坡, 自慚形穢, 我們所謂的愛竟如此淺薄!



夏禹<甜蜜的復仇 >,醃影子 ,待老年來下酒 ,其實有一點點接近這裡說的「不思量自難忘」。


胡適之與韋蓮司歲歲朝朝五十年的通信出版了, 書名就是【不思量自難忘】,我們終於開始揣測, 原來胡適的最愛不是他妻子, 而可能是韋蓮司。



白先勇的【樹猶如此】一文, 是我見過最深情的愛。 王國祥先行死離, 白先勇看著庭園中兩株長高的義大利柏樹中間, 因為中間的空白缺口, 除了是湛湛青空, 是悠悠白雲, 是女媧補不起來的裂天, 兩樹中間缺口,更是王國祥啊!



我也在自己身上檢查:有沒有把我對一個人的眷戀轉化成基因 ?



有人要立德、 立功、或立言, 我要立個「深情的基因」。 讓我的兒孫不思量自難忘, 有了深情基因,他們無法理解為甚麼會莫名其妙地也愛上我這個做父親、做祖父的秘密情人, 一如白先勇的王國祥 ,一如胡適的韋蓮司 ,一如蘇東坡的妻子----- 而我這個父親、爺爺生前從不曾提起這秘密情人。



那時我已是千里孤墳。 2005/6/1

台長:
人氣(14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