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星光大道第一季的比賽終於結束,這個節目的爆紅也引起熱烈的討論,媒體上眾多的評論不乏觀察深刻、擲地有聲的大作,但大都帶有點後知之明的味道,以及「不在此山中」的一種超脫的客觀,不如網友間的討論,一點一滴,從不同的切入點,支持與批評的聲浪都有,反而更能勾串起這股風潮的本質。
那個綜藝節目不炒作收視率?連新聞都逃不過收視率的束縛,去批評超級星光大道炒作,似乎陳義過高?當然,這個節目還真是炒過頭了!連新聞台都花這麼大的陣仗來報導,而且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製作單位「用心安排」的痕跡。
撇開電視台及製作單位不談,這些小朋友的表現也是這個節目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製作單位不僅提供舞台,還提供支援及建議,每周彼此的觀摩,進錄音室了解自己歌聲的優缺點,讓他們在一而再的歷練中成長茁壯。而一群大孩子在每周的相處中培養出感情,讓這個節目呈現出他們是為了興趣而不僅是為了比賽而唱。我看到一群純真的年輕人,站在台上,勇敢而熱情的表現自我,即使知道要奪得獎金的希望渺茫,卻還是珍惜每次的表演機會,希望能將自己秀出來。
剛開始看這個節目時,他們還分兩組比賽,一時搞不清楚,兩個禮拜的參賽者怎麼看起來不像是同一批人?宣佈當周淘汰名單時,陶子總會叫一個長得很醜又愛哭的大男孩出來唱good bye my love?長期觀看這個節目的人看到這裡就知道,我是從懷念老歌那個單元開始看的,剛開始還分不出許仁杰與蔡政霖呢。
其實,這個節目的成功,製作單位也功不可沒。藉由密集的出賽磨練了歌藝及台風,節目刻意沖淡比賽的競爭氣氛,參賽者也展現了年輕人之間單純的友誼,樂隊及現場收音的講究、評審指導及鼓勵兼具的講評、主持的功力…等。加上每周設計的參賽主題,像是懷念老歌、快歌、與藝人合唱、地獄VS.天堂、PK賽等等,都能成功的抓住我們的目光。
起初只是看重播,節目進行中還不時轉台,直到楊宗緯唱「人質」後,每周五晚上,全家人齊聚客廳準時開機一同聆賞、品頭論足一番。看完後仍意猶未盡,再去找原唱的版本來聽,隔天重播時再看一次。
為什麼「背叛」這首歌在楊宗緯重新詮釋後,又突然紅了起來?當初曹格唱得不好嗎?應該不是,否則你要怎麼解釋,它又重新站回暢銷排行榜?這就表示,這首歌好,原唱唱得也好,那為什麼有這麼多人最初沒發現它的好?當時的宣傳花了多少費用?楊宗緯在錄音室灌錄的版本有他比賽時的好嗎?照說,在錄音室是可以慢慢磨的,那為什麼沒有比賽時所唱的撼動感呢?其實,答案已呼之欲出。
新近歌手發片都流行拍MV,我不知道現在年輕人的感覺如何,我自己是不太能產生共鳴。就算是好歌唱得好拍得也好,但就是有一種疏離感;而且除非是音樂台,否則很難從頭到尾聽完一首歌。太多的包裝,反而讓人無法接觸歌曲本身。讓人不禁想,在拆掉那些精美的包裝後,究竟還能剩下什麼?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