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彥勳在溫布頓第二輪輸了,但可以連過三關打進會內賽,再和去年一樣打進第二輪,已經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了。
不過,作為一個希望為網球作一點事的人來說,我相當失望,因為對手Janko Tipsarevic實力不強,從短暫的電視轉播,也可以看出盧彥勳一路壓著他打,唯獨欠缺的,是「主動出擊」!
盧彥勳因為生病,所以沒有辦法用盡全力,但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二盤第六局的某一球,盧彥勳每一球都把對手壓制在底線,讓Tipsarevic左右跑動,幾乎都要失掉這一分,不過盧彥勳沒有積極上網,結果反而在對手一記精彩的回球下,盧彥勳回擊出界,失去這一分。
雖然盧彥勳還是保住這一局,後來知道他是因為生病所以力不從心,但從最後的盤數二比三看起來,如果打法再積極一點,或許會打進第三輪。所以,從看完那一局,而敷衍了事的衛視體育台不再轉播之後,我為了發稿,所以還是看著線上比數,不過態度變得意興闌珊。
我承認我是一個很消極的人,不過我真的很嘔,「為什麼台灣的運動選手,總是在關鍵時刻崩盤」?盧彥勳是、王建民是、曹錦輝是、陳金鋒是、張誌家是、中華棒球奧運代表隊是、謝淑薇是、詹詠然是、莊智淵是、紀淑如是、林怡君也是。台灣的運動員總是給了球迷很多希望,作官的也告訴我們很有希望,結果呢?還記得奧運前的活動,棒球隊的林英傑發下豪語,「我們一定會拿下奧運金牌的!!!!!!!!!!!!」
用喊的比較容易,不知道林英傑是要鼓勵大家,還是不知道其他球隊的實力,雖然他們打出了第五名,比我個人預期的第七名好,不過林英傑終究是跳票了。國內的球員總是被球迷捧上了天,打不好球迷也全力安慰,「畢竟他們也盡力了」,但為什麼?為什麼在家一條龍,出外一條蟲?為什麼總是在重要關頭崩盤?為什麼總是差一步?
我們的條件差,不過選手們很努力,練球也很辛苦,但苦練了幾十年,為的就是要在國際場合好好表現,結果一上場就「想太多,手軟,心虛」,結果還是沒本事交出好成績。對一個一心在體育發展的路上盡一己之力的小記者來說,這一場一場的失敗,對我來說,都是打擊。
當然,我們還是要為自己人加油,畢竟盧彥勳、詹詠然、易楚寰、張凱隆,都是我採訪過、相當有禮貌的孩子,每個人都很努力,因為想為台灣體壇盡一分力。以實力來說,盧彥勳真的可以交出好成績的,也可以穩定排在一百名內的,不過他的身體真的很容易受傷。他不容易因為情緒而影響場上的表現,算是穩定的球員,但這一敗,真的讓我心碎。
你可能不知道,二十一歲那年,我在網球雜誌上班,2000年底的咕嚕盃年終八強排名賽,我場場都去採訪。盧彥勳積極的打法讓我相當眼睛為之一亮,也期待他會成為第一個在國際網壇打出好成績的台灣人。結果他從去年開始嶄露頭角,今年初受到傷病影響,表現不夠穩定,但也沒讓大家失望。只是這一敗,讓我看到台灣球員在國際場合上,還是有太多進步的空間。
嘿,這可是溫布頓啊!草地球場是必須主動上網的,因為球場不平,一方面要減少球的彈跳,以免讓球的不規則彈跳影響出拍,一方面球速快,站在網前就主導了比賽。僅管近年來球拍科技進步,球員們多數停留在底線,因為底線抽球越來越強勁,站在網前佔不到優勢。但在溫布頓,網前真的是優勢,從最近幾天的轉播可以看出來,穿越球的數量減少了,反而是網前小球、截擊致勝球都增加了。底線要穿越,真的很難,因為截擊的角度大,讓底線球員必須有更多的跑動,不容易打出精準的穿越,比較強勁的武器,只能算是「上旋高吊球」。打法不積極,只能說是必死無疑。
每一場台灣球員的失敗,對我來說都是打擊,因為不知道為體壇付出,拚命作節目推廣網球、主動通知其他媒體採訪網球、甚至自願寫盧彥勳的比賽稿給其他媒體播,只為了讓體育新聞被更多人知道。可是,這麼作到底值不值得?有沒有用?何不乾脆放棄,不要再作不知所謂的投資,去找更「有前途」的工作,去賺更多錢?
想起任姐說過「以前和王智應在跑線,看不出來他是這麼有心機的人」。或許如果我放棄了當體育記者,也會和他一樣,變的汲汲營營,為「改善生活、光耀門楣」而努力。
一個好好的人突然變得邪惡,一定是受了很大的打擊。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