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10-16 11:59:34 | 人氣231|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出版計畫試讀文章 (過度換氣) [急救居家保健(書名暫定)]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過度換氣

 

    我們現在來假設一種情況,來解釋過度換氣的成因。

 

    把場景變成在課堂上,老師非常的嚴肅恐怖,他問了一個問題,似乎所有的人都應該知道答案。

 

    這個問題你並不知道答案。

 

    你吞吞口水,不敢迎向老師的目光,低下頭,覺得呼吸有點困難,聽到自己心臟「撲通、撲通」的狂跳,你的手心微微出汗、有些發冷。

 

    老師點了坐在你前面的同學,偏偏他也不知道答案。

 

    老師面色不悅地看向你,指定要你回答。

 

    另一個差可模擬的情況,我們假設在半夜裡你在人煙罕至的公園廁所上大號 (這是什麼鬼情況>_<)

 

    在這個夜半時分,這是一個根本就不該有別人經過的廁所,天花板上的燈發出「滋滋」的要命聲響,偏偏又是要亮不亮,忽明忽暗好像下一刻就會熄滅的樣子。

 

    「砰!」

 

    你在一整排廁所裡的最末一間,聽到第一間的門被怪力打開,卻沒有聽到腳步聲。

 

    「砰!」第二間的廁所也被撞開!

 

    「砰!」被撞開的聲響從遠而近,越來越接近你棲身的這間廁所。

 

    你的手心發麻,冷汗直流。

 

    如果這恐怖得讓人發麻的情境持續下去,你的呼吸越來越急促,但是那種吸不到空氣的感覺卻越發明顯,讓人控制不了,呼吸越來越快,嘴巴和手腳真實的麻痛起來,甚至抽筋,糾成雞爪的模樣,好像被人用保鮮膜包住了口鼻,再也吸不到一絲空氣。

 

    過度換氣就是這種感覺起來非常要命,但卻不會造成生命危險的情況。

 

    通常都會有一種會讓人很緊張、或是情緒激動的情境,譬如說偷東西被抓到、等下要考一個很重要的考試、跟別人發生口角、喝酒喝茫了情緒失控,本來完全正常、沒有不舒服的身體,突然進入這種「吸不到氣,就更用力、更急促想吸氣」的循環裡。

 

    這通常發生在年輕人,女性比較常見。

 

(老人家見過大風大浪,遇到充滿壓力的場面就比較少會發生過度換氣,所以老人家如果突然喘起來,通常要考慮其他的內科原因。)

 

成因:

    過度換氣雖然會讓人覺得缺氧(吸不到空氣的感覺),但是因為呼吸道和肺部都是健康的,所以氧氣充足,但是因為呼吸的速率過快,造成二氧化碳的濃度下降,引起諸多不舒服的感覺。

 

怎樣算嚴重:

    過度換氣本身沒有生命的危險,但是如果過度換氣的情況在離開壓力的情境後,利用下面敘述的方法處理,始終沒有好轉,就應該考慮是不是有合併其他的內科問題,需要醫生的評估。

 

怎麼處理:

    最重要的第一步,是離開壓力的情境。譬如說離開爭吵的現場、避開會感到壓力的特定對象,移到通風、陽光普照、或讓人心情平靜的地方。

 

    請要幫助的對象像氣功吐納一樣,慢慢地吸飽到不能吸了再吐,慢慢地吐到最後一絲氣盡了再吸,慢而規律的呼吸,語氣不要兇巴巴的,引導的重點就是要慢不要急,最好像深夜的廣播節目主持人一樣,溫柔而充滿磁性。

 

告訴他或她,我們現在已經離開剛剛那個情境了,會讓你不舒服的人已經離開了,我會在你旁邊幫忙你,你現在很安全 (請視情況自行發揮,總之就是要讓對方認知自己安全了,不會受到威脅)

 

使用7-11的呼吸法則,你看著自己的手錶讀秒,請被施救者吸氣7秒,然後吐氣吐11秒;如果可以,漸漸拉長吐氣的時間,甚至拉長到吸氣4秒,然後吐氣12秒。

 

如果手邊沒有時鐘、也沒有手錶,你可以用下面這個方法讀秒:

 

吸氣「10011002100310041005(說一千零一、一千零二……,或是說一零零一、一零零二都可以。)

 

然後說吐氣「1001100210031004100510061007

 

(多數這個一千的目的是讓拉長讀秒的時間,不會因為心急或緊張數太快,越數越快)

 

    通常只要離開受到壓力的情境,經過引導減緩呼吸的速度,心情上放鬆,過度換氣就可以逐漸改善。

 

什麼時候該去急診室:

    除非你本人就是引起病人過度換氣的對象,如果上述的方法使用了5~10分鐘,病人不舒服的情況始終沒有好轉,就可能需要醫生評估,病人呼吸困難是否是因為其他內科的情況所引起。

 

    如果病人是老人家,或是本身就有慢性的內科問題,如糖尿病、氣喘、心臟病,就不應該當成過度換氣,應該由醫生評估喘的原因。

 

在急診會如何治療:

    急診醫師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確定病人呼吸困難的原因,不是因為其他的內科問題所引起的。

 

    如果確定是過度換氣,視情況可以使用口服或是針劑來讓病人放鬆。

 

    在急診室留院觀察到症狀消除後,通常就可以返家。

 

到醫院就診時的注意事項:

    告知醫生護士有無藥物的過敏史,孕齡的女性應主動告知有沒有懷孕的可能,部份的鎮靜藥物並不適合使用在孕婦身上,也不適用於哺乳中的媽媽。

 

    告知有無糖尿病、心臟病、發燒、感染、氣喘等慢性病。

 

    告知近一個月內有無開刀(尤其是全身麻醉)、骨折、打石膏固定、長途飛行後剛下飛機 (有深部靜脈栓塞的可能)

 

什麼事情必須做:

    離開受到壓力的情境,幫助被施救者穩定情緒,放慢、延長呼吸的速率。

 

什麼事情不該做:

    不應再刺激被施救者,會加重症狀。

 

    不應該用塑膠袋或是紙袋罩住口鼻。

 

    過去有很長的一段時間,在電視影集都會看到過度換氣的病人用紙袋罩住自己的口鼻,目的是為了把吐出去的二氧化碳留在袋子裡,下一次吸氣的時候吸進去,維持身體的二氧化碳濃度。

 

    但是目前已經不建議使用這種方法,因為可能不利病人呼吸。

 

預防的方法或注意事項:

    作息正常、避免熬夜、避免產生壓力的情境、避免刺激性的東西,如煙、酒、咖啡、或是搖頭丸、拉K、安非他命等毒品。

 

    適當而健康的發洩自己的情緒,多運動、到戶外走動,幫助別人、做公益。

 

建議回診科別: 通常不需要回診,也不需要定期使用藥物,但是如果本身有恐慌症,或是多次發作,可以到精神科(身心科)去治療或是幫忙壓力的排解。

 

其他您所關心的議題:

 


台長: 刀人
人氣(231)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 個人分類: 臨床問題 |
此分類下一篇:[近況] 趕稿中......
此分類上一篇:銅板頭字的兩面‧醫病間並存的現實

元秋月
♥━━ヾ(●゚v゚)人(゚v゚○)ノ━━♥
2012-12-22 18:48:00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