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范文濱╱桃園報導
土地飆漲中的桃園縣,正興起爭取自辦土地重劃區熱潮,縣議員劉邦鉉縣政總質詢中則質詢提醒縣政府相關單位,應重視自辦土地重劃區的利弊,避免分配不均造成許多地主權益受損,導致怨聲四起。劉邦鉉議員指出,現行自辦土地重劃區條例,只要50.1%通過即能申請自辦重劃,不但可浮報工程費用,更可將好地段土地合法分回,並獲取龐大利益,拿到核准文件還可以貸款,建議應制訂自治條例提高門檻或採公辦。
針對土地重劃公辦與私辦之差異?縣議員劉邦鉉縣政總質詢質詢指出,以平鎮市山峰自辦重劃區為例,容易浮報工程費用,好地段土地申請者可合法分回,依法定的利潤5%,分得一萬多坪,一坪七萬元就有十億元利潤,拿到核准文銀行還可以貸款,公司聘用的實際工作人員數,也沒人知道。建議將自治條例把門檻調高來亡羊補牢,若不好好協調有49%的居民會來抗議。
劉邦鉉縣議員指出,平鎮市山峰自辦重劃區面積有88公頃,有4成居民不願意參加,建議目前50.1即可私辦條例,更改成三分之二才可通過自辦重劃,避免因此變成再版大埔事件。
劉邦鉉說明指出,現行自辦市地重劃辦理機制,其盈餘無需歸公,所提財務結算幾無盈餘,甚至負數虧損,好處自己拿走,壞處全民買單,甚不合理。舉平鎮市山峰自辦市地重劃區為例,光就財務處理上,即可比對問題所在。若重劃完成,地主分回土地45%,重劃費用15%,而公辦10%,兩者差5%,以法規分析,自辦弊端遠大於公辦許多。
劉邦鉉議員說,建議大有為政府,應站在大多數民眾利益著想,未來針對土地重劃,多朝向公辦,修正自辦弊端漏洞,平衡兩者差異,期能地盡其利,百姓受惠,政府有財,建設發達普及大眾,不再犯寡而患不均之惱。
有關假牙補助政策,縣議員劉邦鉉表示,縣府一年編列1億5千萬,針對70歲以上及原住民55歲以上的長者進行假牙補助,他建議該政策不應排富,並認為要將此德政普及化。另外對於縣府興建合宜住宅,劉議員認為土地徵收要處理好安置戶問題,並有效照顧中低收入戶及弱勢族群。
。
吳縣長表示,經過統計數字發現,長者67歲至68歲是假牙需求的高峰,所以縣府將假牙補助政策的對象訂在70歲以上,當然這也和預算額度有關係,但桃園縣的財政狀況愈來愈好,所以縣府提出該項福利政策,就是要將經濟發展的成果回饋給民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