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導休耕農地出租 活絡農產業發展
農委會主委陳保基表示,休耕活化地政策一直是他上任1年多來,最重要的改革重點。屏東潮州出身的他,想起小時候家裡務農的景像,直說台灣是個寶島,有許多優質的農產品可以好好的發揚、外銷,希望台灣農業能夠更有活力,創造出更高的經濟價值。
目前全球氣候變遷使得國際糧食供應不穩定,糧食供應緊絀,穀物價格變動大,台灣農地因為台灣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實施休耕制度,執行近28年來,至今竟有20萬公頃的農地休耕,而這些休耕地因缺乏土地利用,出現雜草叢生、病蟲滋生以及老鼠危害等情況,政府每年必須編列新台幣100億元的經費維護。
因此,陳保基提出休耕活化地政策,希望擴大經營規模,提高糧食自給率,並增加農業產值,讓整體農業勞動結構年輕化,預計到了2016年,應該可以活化農地4.5萬公頃,提高糧食自給率1.4%,達到34.9%,並創造10萬人就業機會,增加總體農業產值達88億元,並活絡周邊生產、運輸等事業發展。
完善配套措施 維護農民權益
農委會從連續兩個期作都休耕的5萬公頃農地著手,鼓勵這16萬戶地主復耕,或是將土地釋出給新農承租耕作,維持地力。復耕則期待著重於能提高農業產值的作物,包括進口替代作物、外銷潛力作物,有機作物,以及地區特產,並整合各單位提供農友技術輔導。
這些活化的農地未來仍可以辦理一個期作的休耕,並依照現行規定領取休耕給付;另一個期作則可以自行種植飼料玉米和大豆,每公頃領取契作補貼新台幣4.5萬元。農委會認為,活化後,補助加上農產品售出的金額,農民的收益絕對可以高於現行休耕的實質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