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縣長拍板 後年底升格「桃園市」
桃園縣升格直轄市腳步接近,各項作業已緊鑼密鼓執行,並由縣長吳志揚拍板定案,預計103年12月25日升格,改制後名稱是「桃園市」,到時連任兩屆的鄉鎮市長將「失業」,其餘以機要任職區長。
吳志揚昨天到縣議會專案報告升格,確定改制後名稱是「桃園市」,現在的桃園市將改為「桃園區」,兩者無名稱混淆問題,將向中央爭取於後年底完成改制。
改制後影響最大的就是鄉鎮市公所,屆時全部成為「市政府」轄下的機關,鄉鎮市長變成「區長」。改制前連任兩屆的鄉鎮市長將「失業」,任職一屆的鄉鎮市長,將由未來的「市長」以機要人員聘用為區長,任期4年。鄉鎮市民代表將聘為區政諮詢委員,為期4年,期滿不再聘任。
桃園縣升格後,牽動各地政治生態,地方政治面臨大洗牌,目前已有很多鄉鎮市長及代表表態想轉換跑道,參選首屆「市議員」或下屆立委,熱鬧程度可以想見。
八德市長何正森表示,連任兩屆鄉鎮市長在升格直轄市後失業,這是中央規定的,只能接受,是否會參選市議員或立委,他持保留態度。
「我現在一點想法也沒有」,平鎮市長陳萬得表示,現階段只想好好做事情。大溪鎮長黃睿松也說,他只擔任一屆鎮長,屆時是否要續任區長或參選市議員,也是到時候再決定。
縣議員對升格大多樂觀其成,李柏坊說,升格後「市長」擁有絕對權力,但也必須有絕對的能力,施政要完全承擔。謝彰文要求縣政府對於私立高中職是否接管,必須明確表態。
黃婉如認為,升格後應衡量建設、財務或中央補助款是
否適合升格,不要變成「小孩玩大車」,反而造成地方政府負擔。
桃園上緊發條 邁向第六都- 2012-04-26 09:25
- 新聞速報
- 【萬仁奎、甘嘉雯、楊宗灝、胡欣男/專訪】
桃園縣預計民國一百零三年底升格直轄市,縣長吳志揚所領導的施政團隊上緊發條,全力為兩年半後的改制升格預做擘畫,《中國時報》特別專訪吳志揚,暢談他的施政理念,以及如何帶領全國平均年齡最輕的桃園縣,邁向第六都。
記者問(以下簡稱問):桃園縣升格改制,最大的意義是甚麼?
吳志揚答(以下簡稱答):桃園縣人口兩百多萬人超越台南,創稅能力逐年升高,民國九十八年桃園縣排全國第四名,九十九年超越高雄市晉升第三名,一百年超越新北市,成為全國第二名,僅次於台北市;桃園又有機場,是國家大門。
發展自由經濟示範區是以桃園機場為主,而全國五個自由貿易港區,只有桃園是空港,其餘都是海港,雖然桃園機場的出租率不到五○%,但總營業額卻超過五成,前途非常大,再加上桃園縣的交通,像是五楊高架橋、機場捷運將次第完工,都顯示桃園縣的重要地位,桃園早就具備
升格的條件。
問:桃園縣在改制升格做了哪些準備?目前進度如何?
答:縣府成立「推動改制直轄市委員會」,在今年六月以前,桃園縣議會審議完改制計畫書再交給內政部審查,在此之前,需將改制計畫的內容準備完畢與定案,包括升格直轄市的名稱、議員席次、行政區域是否改變等都專案協調;至於可能受影響的政治人物,縣府也必須進行溝通,尋求支持。總統馬英九非常支持桃園縣升格,但過程會有陣痛,縣府會盡量把陣痛降到最低。
問:桃園縣升格,預期帶來那些外部及內部的效應?
答:就是「一個桃園」的概念!將來桃園不要再有南、北之分,像是舉辦燈會,在桃園縣辦的燈會就是桃園燈會,桃園有跨年晚會,中壢為何還要辦?難道縣府辦的是桃園市的跨年?現在因為有鄉鎮市公所的層級,許多政策、都市計畫很難一條鞭;財政方面,有些錢是藏在鄉鎮市公所,但公所卻又向縣府伸手;資源重整,如鄉鎮市免費公車等,將來都可以通盤檢討,讓資源有效整合。
問:桃園縣改制升格,是否參考其他縣市的經驗?
答:我曾率團到台中拜訪,副縣長李朝枝也到新北市取經。新北市與桃園縣最相似,目前推動的政策都是為兩年半後而準備,不管在財政、主計、社福等方面都在控管;將來派任的區長,需有服務熱忱且具代表性,也會充分授權。
問:若依照改制計畫,桃園縣升格時程將在一百零三年底,正逢桃園縣第一任直轄市長選舉,是否當仁不讓?
答:不談個人問題,地方有些人還說,一旦桃園升格改制反而不好選。我認為,現階段應該將焦點放在民眾身上,哪些政策對民眾有好處,才是應該關注的焦點;且一百零三年是法令規定,需在任期結束才可能升格,若一百零三年沒升格,恐怕還要再等四年。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