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起源於公元前2000多年的古代中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棋類遊戲之一。約在隋唐時傳入日本﹐19世紀時傳入歐洲。下圍棋極似用兵﹐歷來為文人雅士和軍事家所喜愛。它對於提高戰略戰術意識﹐發展智力﹐陶冶性情﹐都有良好的作用。圍棋在日本非常盛行﹐號稱國技﹐中國從1956年起把圍棋列為國家體育項目(見彩圖 中日圍旗比賽 ﹐近年來﹐圍棋在歐美各國也有很大發展﹐歐洲圍棋錦標賽現在每年舉行1次。從1979年開始﹐在日本每年舉行1次世界業餘圍棋錦標賽。目前圍棋正在逐漸走向“國際化”。
圍棋用具﹑著法與規則 圍棋用具 棋盤﹕以木製為宜﹐略呈長方形。上面橫豎各畫19條平行線﹐構成361個交叉點。為便於判定位置﹐在盤上標列9個小圓點﹐稱之為“星”。棋盤的標準規格如下﹕總長46厘米﹐總寬43.3厘米﹐厚度3厘米或3厘米以上。豎線19條﹐間距2.25厘米。橫線19條﹐間距2.4厘米。線寬1毫米﹐“星”小圓點直徑 2.5毫米。棋子﹕圓形﹐分黑﹑白兩色。黑子181個﹐白子180個﹐棋子直徑約2.18厘米﹐中心厚度約1厘米﹐每子重量約6克。標準棋桌﹕長90~120厘米﹔寬46~50厘米﹔高65~68厘米。
圍棋著法與規則 一般是 2人對局。對局開始前需確定誰先走﹐先走一方執黑子走第 1步﹐後走一方執白子走第 2步﹐以後雙方交互輪流下子。1步棋只准下1個子﹐棋子下在棋盤的交叉點上﹐而不是下在空格內。棋子下定後不再移動位置﹐不准拿起重下。
已有棋子的交叉點不能再下子﹐“禁著點”不准下子。
“氣”和吃子﹕ 1個棋子下到棋盤上之後﹐它的上﹑下﹑左﹑右有以直線相連的緊鄰的2~4個交叉點﹐其中的空點都是這個棋子的“氣”。1 圍棋著圖中 A例的白子有 4“氣”﹐B例有3“氣”﹐C例有2“氣”﹐D例也只有2“氣”(因兩個緊鄰的交叉點被對方佔領﹐故不是“氣”)﹐凡是1個子的緊鄰點已為己方棋子所佔領時﹐這兩者就構成一個共同體﹐術語叫“連”﹐計算它們的“氣”數時作為一個整體看待﹐如圖1中E例的兩個白子相連共有4“氣”﹐F例的3個白子相連共有7“氣”。
沒有“氣”的棋子要從棋盤上拿掉﹐術語叫“提”﹐也叫被“吃”掉。如圖2A例是1個白子被吃掉的例子﹔B﹑C是兩個白子與兩個以上的白子整體被吃掉的例子﹐圖 2 圍棋著法圖中無“氣”的白子被吃掉後即成為變化圖(圖3 圍棋著法圖的形狀。“禁著點”﹕棋盤上任何一點﹐如某方下子後會使自己這部分棋子成為無“氣”的狀態﹐同時又不能吃掉對方的棋子﹐這種空點叫“禁著點”。“禁著點”內是不准下子的。圖 4 圍棋著法圖中 A﹑B﹑C三例的 D點都是黑方的“禁著點”。活棋和死棋﹕對方無法吃掉的棋是活棋﹐通常的活棋形式有﹕ a.一塊棋有兩個對方的“禁著點”﹐術語叫做有兩個“眼”﹐圖 5 圍棋著法圖中A﹑B﹑C三例的白棋各有兩個“眼”﹐都是活棋﹔b.一塊棋圍得的空點較多﹐已經具備了做成兩個“眼”的條件﹐圖5中D﹑E﹑F三例﹐白棋都是活棋﹐凡是遲早要被對方吃掉的棋子都是死棋﹐通常的死棋形式有﹕a.沒有“氣”的棋子﹐這些棋子在對局的過程中已經被對方吃掉了﹔b.有些棋子雖然還有“氣”但本身已經沒有條件做成兩個“眼”﹐最終還是要被對方吃掉。圖 6 圍棋著法圖中A﹑B﹑C三處被圍的黑棋都是死棋。活棋有一種特例﹐即雙方被圍的部分都沒有兩個眼﹐但形成互相吃不掉的相持局面﹐這種類型叫做“雙活”﹐雙方都算活棋﹐如圖 7 圍棋著法圖中A例是一種常見的“劫”。如黑方在C點下子吃掉1個白子後﹐成為右面變化圖的形狀﹐此時不准白方立即直接在D點下子吃還1個黑子。白方至少必須在別處先下1子﹐如黑方也在別處下 1子﹐白方才能在 D點下子吃還 1子﹐這叫做“劫”﹐也叫“打劫”。在這過程中﹐白方在別處先下1子叫做“找劫”﹐黑方跟著在別處下子叫做“應劫”﹐黑方如不“應劫”而佔 D點時叫做“黏劫”。但圖8中之B例﹐如黑在E點下1子吃掉兩個白子而成為右面變化圖時﹐白方是可以立即直接在F點下1子而吃還1個黑子的﹐術語叫“打二還一”﹐以此類推還有“打三還一”﹐“打四還一”……等﹐它們與“打劫”是有區別的。圖9叫做“連環劫”﹐勝﹑負﹑和與計算方法﹕2人交互下子﹐最終佔點(地)多者為勝﹐對局時一方出現下列情形之一就是輸棋(對方獲勝)﹕a.對局過程中自己認輸﹔b.限時比賽讀秒過時﹔c.對局過程中因故棄權﹔d.遲到時間超過規定限度﹔e.由於嚴重犯規而被判輸。在互先(即互相先走)的比賽中﹐為了抵銷黑方先下一手棋的有利條件﹐可規定黑方貼若干子給白方以求平衡﹐貼子數一般為子(五目)或子(五目半)。讓先(即讓對方先走)的對局黑方先走﹐黑不貼子﹐雙方水平如有更大差距時可用讓子的辦法加以平衡﹐如讓 2子﹑3 子﹑4子……9子﹐甚至更多。凡佔完單官(雙方之間尚未佔據的公共空點)而終局的對局﹐如規定黑方貼給白方五目半﹐即黑方佔得184點為黑勝3/4子﹐白方佔得178點為白勝1/4子﹐佔得點低於各自所佔之標準為負﹐在讓先的對局中雙方各佔得點為和棋﹐超過此標準者為勝﹐低於此標準者為負。計算方法有數子法和填空比目法兩種。a.數子法﹕雙方佔完單官終局後﹐先將雙方的死子從棋盤上拿淨﹐然後計算其中一方所佔的點數﹐它包括該方在棋盤上生存的子﹑該方所圍得的空點(即目)和雙活中該方在公氣中所分到的點(目)。雙活的公氣點一般由雙方平分。但如遇雙活中的某些公氣點只能由一方下子佔得時﹐這些點就歸這一方﹐如圖 9 圍棋著法圖所示。圖10 圍棋著法圖中 A﹑B﹑C﹑D 4點﹐黑方不敢在其中任何1點下子﹐但白方則隨時可在其中任何2點下子﹐這4點中的2點實際上已歸白方所佔得﹐在計算時應為白佔得3點﹐黑佔得1點。圖11 圍棋著法圖所示﹐可由雙方在比賽中實戰解決﹐至終局時如雙方都不在 A點下子﹐則按雙活計算﹐A點各得一半。b.填空比目法﹕對局過程中凡是吃掉對方的棋子要保留下來﹐終局後把吃掉的死子互相填進對方所佔的地域中﹐然後比較雙方所佔得的空點(目)﹐目多者為勝﹐少者為負﹐相等為和。採用這種計算法可以不收單官﹐或認為任何一方單獨佔完全部單官﹐均對勝負無關。對局記錄﹕平時對局﹐棋手可在終局後自己根據記憶進行復盤記錄﹐正式比賽﹐則應由裁判員擔任記錄﹐記錄應在比賽進行中隨賽隨記﹐至終局時全部記完﹐其格式﹑內容﹑方法等如圖12 對局記錄示例所示﹐終局﹕一局棋下到佔完雙方之間的公共空點(單官)後﹐雙方一致確認終局時即為終局。在佔完單官後﹐一方認為已經終局﹐另一方認為有棋可下﹐雙方意見不能統一時﹐應通過續弈得出結論。在終局前允許一方佔完最後 1個單官又爭黏單劫(術語叫做“黏劫收後”)。
圍棋發展史 圍棋為中國古代人民所創造﹐是中國古代文化的瑰寶之一。
文章定位:
人氣(421) | 回應(1)| 推薦 (
0)| 收藏 (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