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懶了兩天,昨天早上有點把皮夾得很緊
起床後餓著肚子硬是忙到12點半把稿子寄出去後才敢出門
要去參加老師下午兩點半的靜心課,
在捷運劍潭站附近
因為在那裡曾經發生過一次遲到很久的意外
這次特地決定先去找到地址再去吃飯
承德路四段是我在全台北最陌生的地方
台北市我混過住過的地方還真不少
就是幾乎沒踏過承德路這條路
回家還想說,這又是一種新的開始的象徵嗎
下午到那邊想說還有一小時,隨便找個丹堤或怡客吃個中飯即可
馬上看到一家丹堤,就想說運氣真好
進去後菜單上大概有八成的餐點都貼上補貨中…Orz…
小姐還很有耐性的建議我:可以點美式豪華早餐,這我們熱賣耶
…這…都下午一點半了..還早餐咧
我:我不想吃早點類的,我想吃餐點
小姐:那就來個牛肉嘛
我:我不吃牛肉
小姐:咖哩鮮蔬呢
我:我不愛吃那種咖哩
小姐:那真的很難點喔
我:對啊.....
結果點了一個早午餐:一份附有兩口義大利麵的焗烤燻雞三明治
怕吃了後覺得空虛,又單點了一份田園沙拉
到座位上看我的發票後,又衝去櫃檯跟小姐說:
我的沙拉是凱薩醬耶,怎麼這上頭寫千島醬
小姐:上頭寫的不重要啦
我:喔,那要記得我的冰咖啡不加糖跟奶精喔
小姐送來餐點,我喝起冰咖啡,想說,完蛋,忘了說連冰塊也不要
然後我就拿起叉子撈冰塊放到空杯子裡
一邊撈一邊忽然想說,天啊,我真是個囉嗦的人耶…
然後就笑了
家裡隔壁的臭臭鍋也是每次看到我都要嚴陣以待:今天不要放什麼?…
餐點不是很ok,幸好沙拉很冰很脆很新鮮很好吃
不然我應該會氣鼓鼓的吃完一頓從早上十點起就很期待的”早午餐”
然後想說今天真是諸事不順
接下來就是去上課了
我還以為這是跟氣功課一樣的靜坐
可以連坐三小時冥想,然後可能還可以順便養神睡一覺
結果這是個討論的課程,而老師只提供方向不提供答案
同學們已經上過十次課
聽到大家討論的內容
我想說,這是天意讓我從中間才加入的吧…不然…
之前大家好像討論的是空虛,寂寞
老師又好像一直想導入第二個話題,即死亡與恐懼
不過大家似乎始終在空虛寂寞打轉
(誰不是這樣呢)
聽了一半的討論,我發現同學都蠻迷惑的
好像老師昨天一開始就很強調聆聽與觀察的重要
可能是因為上了十次,可能是因為有我這個新來的
老師昨天要大家發表心得
第一位同學說得二二六六,結果說完後老師要我們複述第一位同學說了什麼
還好我有努力聽,還有辦法複述
不過多數的人的確那時都沉浸在自己的想法裡
因此老師就提到,觀察,觀照,聆聽的困難,
說到這需要一顆柔軟的心才能做到
而且我們還很容易以自己的經驗去輕易評斷別人所說的一切
最重要的是:要不帶任何反映的觀察
(跟潛意識的:每個人到你面前都是為了讓你看見自己,
好像是一體兩面,又好像是更高的層次,看見自己後,還要能不帶投射的去看待一切)
昨天我是覺得這說的是對外
然後開始想著所遇到的一些喜歡叉話,老是聽錯話的人
這些人,或許心中,也是有很多話想說的借題發揮吧,
我又何必每次都那麼不耐煩
今天想想,其實應該先用這個方式來看自己
先能用柔軟的心,不帶批判的看自己,觀照自己,
然後才能慢慢看出自己當下狂亂,躁鬱的源頭
以這個方式,我就能知道為什麼我忙完後癱瘓的日子
會那麼拼命的想買東西回來吃,會那麼想喝酒
我知道是因為之前對自己太壞,想彌補自己
但是我的彌補為什麼是吃東西跟喝酒
而不是游泳,跑步,或是找人聊天,唱歌
並不是說哪個好哪個不好
而是如果這樣的彌補成了一種習性
長久下來,暴飲暴食會造成另外一種傷害,
游泳跑步卻至少不會
而老師提到在那樣的情況下,靜下來是很重要的
靜下來面對這個狀態,安靜的處在這個狀態中,去面對它,
久了,自然心緒不再容易被這個狀態所影響,就更能掌握問題的源頭
我想到我前幾天癱瘓時,有一兩天這樣的暴飲暴食的日子
但是因為之前上潛意識課,我已經有點瞭解這個習性的由來
所以在有意識的情況下狂亂了一兩天
很快的就恢復了平靜
當然這個行為的另外一個源頭
是因為我對自己不夠好
老是逼迫自己,把自己當成台灣牛所致
所以另一個努力的方向,變得是在觀照,覺察自己
在每次遇到這樣的情況時,能煞車停下來,不再逼迫自己
以上是針對老師說的空虛vs填滿時,我心中所浮現的自我問題與答案
另外一個是我之所以參加靜心班的原因
也是我這學期參加潛意識課程的”雄心壯志”
就是我有嚴重的自我設限的問題
昨天有一個同學說她腦袋常出現一個聲音,告訴她要停下來
不該這樣,不該那樣
這段期間,她有點想開始不要管那個聲音
剛開始聽,我以為是她腦中的理智面與情感面在拉扯
而好像全班同學也聽不太懂她想表達什麼
後來慢慢的討論後,我好像有點懂了
她腦袋的那個聲音,其實是一種自我設限的聲音
在告訴她該適可而止了,在告訴她再下去她會不知所措
在告訴她,她快要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我心裡想,那不也是以前我常遇到的狀況嗎
那不是在上第一期的潛意識課之前
我一直想解決的問題之一嗎
也就是,包含在我先天對外的恐懼裡面的一個問題
到頭來每個人的問題都一樣,只是層次與應對方式的不同而已
所以我發現很多時候也不需要一開始就一針見血
腦袋中迷惑著自己的東西,籠統的說出來,
可能對自己對別人也都能帶來某些程度的幫助
而聆聽的人,聽到別人的二二六六時,也毋須急著幫忙做結論
只要靜靜的聽,就是一種幫助了
後來這位同學也說,其實她在說完這些話後
雖然大家都聽不懂,但是她發現自己好像鬆了一口氣,頭痛也沒了
後來靜坐時,老師要我們注意聽外面的聲音
我聽著外面的聲音,想著那就是我想擁抱的外面的世界
但是我的翅膀呢,我的翅膀是什麼
腦袋中有個聲音說:你的翅膀就是你的才華,你的能量
那,我拆掉了自己的翅膀,讓自己不能飛,那又是怎麼回事
是因為我害怕無以為繼,害怕被看穿,害怕必須承擔這些後果
晚上回家心靈書寫,想著為什麼會有那些害怕
我想到我心頭對很多人的嘀咕
我想到我無法接受一個老是聽不清楚別人說什麼的朋友
或是無法接受兩個自大自我愛澎風的朋友
或是討厭著某朋友什麼樣的一個習性,因此就逐漸懶得聯絡
原來是因為我都是帶著銳利與充滿批判的眼光在看別人
因此害怕自己也得接受這樣的眼光
因此我喜歡低調,我不想被看見
我只想被看到好的,不想被看到壞的
但是優點被看到後,我害怕自己無以為繼
缺點被看到後,又害怕著銳利的批判
到頭來,也只是懦弱與自私而已
這就是,把翅膀拆下來的真相
所以,方向並不是思考如何突破,如何不劃地自限
而是先學習如何能心平氣和,不帶批判的去看別人
要先能接受各式各樣的人,把眼光放大了,焦點放柔了
就能放心的讓自己高飛
挺有收穫的一個下午
文章定位:
人氣(144) | 回應(0)| 推薦 (
0)| 收藏 (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