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6-07-28 21:46:35| 人氣30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診間調查:7 成誤以為早期胃癌一定有症狀 胃癌發現 4 成為晚期 死亡率10年居高不下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診間調查:7 成誤以為早期胃癌一定有症狀

胃癌發現 4 成為晚期  死亡率10年居高不下

化療外有新選擇  胃癌病友福音

幽門桿菌感染為最主要胃癌致病因子,

民眾應提高警覺

 

李先生2年前與朋友聚餐小酌後發現肚子不舒服、容易飽脹。原以為是年紀大、腸胃蠕動較慢所造成消化不良,過去都沒有照過胃鏡的他,至腸胃科門診接受胃鏡檢查後,竟發現已罹患第三期胃癌,在手術切除後,1年前復發,因此開始接受標靶藥物治療。

 

WHO癌症報告顯示,全球胃癌死亡人數排名第三,僅次於肺癌和肝癌;2013年台灣胃癌發生人數共計3,768人(排名第7),死亡人數為2,241人(排名第5*),而近十年死亡人數仍居高不下,主要是因為診斷時多為進行性胃癌。台灣消化系醫學會理事長林肇堂呼籲,多數早期胃癌症狀沒有症狀,不易被察覺,高危險族群應提高警覺,定期篩檢,經由專科醫師診斷,及早做適當處置,今年開始進行性胃癌也有標靶治療的新選擇,為胃癌患者的抗癌之路增添助力。

 

鑑於胃癌早期診斷的比例偏低,為瞭解民眾對胃癌認知的程度,台灣消化系醫學會於今年5月針對北中南東部醫院、共110位胃腸肝膽科門診病人進行「診間胃癌認知調查」,發現50歲以上受訪者「不曾接觸過胃癌資訊」比例較高;電視為最主要的接收胃癌資訊的管道;受訪者對胃癌發生率及死亡率較為陌生(80%不知道);25不知道幽門螺旋桿菌為胃癌最重要的致病因子;7成誤以為早期胃癌一定會有症狀出現,而有25不曉得進行性胃癌的症狀為何。

 

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劉志銘指出,近年來的研究已證實幽門螺旋桿菌是非賁門部位胃癌的重要致病因子,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罹患胃癌的風險較非感染者高出2-7倍,近年來的研究亦顯示根除幽門螺旋桿菌可以降低胃癌的發生率。此外,胃癌的危險因子還包括基因遺傳、抽菸、喝酒、胃切除和飲食習慣,像長期食用高鹽、醃燻及亞硝酸鹽類之食物,以及缺乏維生素C的攝取等。由於大多數早期胃癌患者不會有症狀,因此容易被忽略,這也是不易被早期診斷出來的主要原因。

 

成大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顏家瑞表示,有4成胃癌患者初次診斷即為進行性胃癌,進行性胃癌5年存活率約30%,而轉移性胃癌5年存活率更不到10%,相較於胃癌防治積極的日本及韓國,台灣胃癌存活率仍有很大進步空間,應從加強篩檢提高存活率和積極治療二方面著手。

 

調查亦發現,受訪者普遍都知道胃癌治療方式有內視鏡手術、外科手術、化療及放療,但對於轉移後的治療卻不清楚,誤以為外科手術及放療亦可適用。顏家瑞醫師說明,手術是早期胃癌治療的主要方式,對於進行性胃癌的治療,過去治療選擇只有化療,但副作用也相對較高,體力不好的患者易因此放棄治療。從今年開始,復發性和轉移性胃癌加入標靶治療的選擇,可針對癌細胞攻擊,增加存活時間,且不會出現嚴重副作用,有助提升生活品質,讓患者更有意願積極治療,像日本、美國及歐盟都已將新的治療列入胃癌治療準則中。

 

劉志銘指出,根據統計,台灣與歐美國家的胃癌病患中,大約只有10–20%為早期胃癌,而日本的胃癌病患中,有40-50%為早期胃癌,這主要歸功於日本自1983年起進行的全國性胃癌篩檢計畫2013起,日本政府更進一步推動幽門螺旋桿菌的篩檢,並且給付有慢性胃炎之感染者的除菌治療,因此預期日本胃癌的發生率和死亡率將持續下降。

 

林肇堂理事長提醒,曾有胃潰瘍、胃癌家族史、胃癌前病變等高風險族群外,以及喜好高鹽、醃漬或煙燻燒烤食物、抽菸、喝酒的人,都應提高警覺,接受幽門桿菌篩檢與治療,有胃癌前病變者也應定期接受胃鏡檢查,避免錯過黃金診斷和治療期,才是捍「胃」健康的重要關鍵。

  

【附件資料一:名詞說明】

早期胃癌:癌細胞僅侵犯至黏膜層或黏膜下層,不論有無淋巴結轉移皆定義為早期胃癌。
 

l    進行性胃癌:癌細胞已侵犯至肌肉層時,包括轉移性胃癌,則為進行性胃癌(過去習慣稱為晚期)

 

【附件資料二:晚期胃癌個案介紹】

李先生今年82歲,2年前某次朋友聚餐,小酌後發現肚子不舒服、容易飽脹。當時體力及體重皆無明顯變化,也沒有嘔吐噁心等症狀,因此以為是年紀大、腸胃蠕動緩慢所造成消化不良。因緣際會下到兒子朋友新開的私人診所進行健康檢查,因過去沒有做過胃鏡,聽從醫師建議並接受胃鏡檢查後才知道罹患胃癌,發現時為進行性胃癌3A期,確診後立即進行胃切除手術及化療。
 

自確診後,李先生前後接受胃切除手術、化學治療及標靶藥物治療,雖然很幸運地不像其他晚期胃癌患者飽受四肢麻木、容易噁心嘔吐、食物不振、疼痛等治療副作用所擾,進而嚴重影響生活品質,但李先生只要稍微吃多一點、或吃飯時搭配流質食物(如白開水及湯品)就會造成腸胃不適,好像有東西卡在食道的感覺,嚴重時甚至會出現腹部疼痛症狀,因此飲食上要嚴格控制。李太太表示,除了確實養成少量多餐的習慣,還要多攝取肉、蛋、水果、葉菜類等天然食物,增加營養素的攝取;此外,一方面因為缺乏胃的研磨功能、另一方面因為李先生年紀大,無法咀嚼硬的食物,準備料理時也要盡量將食物剁碎或煮得較軟爛,既能彌補無胃的缺點,也較方便年老者食用。


與胃癌共處
2年來,李先生認為自己很幸運,治療過程中沒有造成嚴重不適,家人及朋友的鼓勵及支持給他正面能量,讓他可以撐下去對抗胃癌。最後,李先生呼籲其他病友,癌症不是絕症,除了積極配合主治醫師的建議及治療外,心理狀態也很重要,要保持開心並時常給自己加油打氣。




(由左至右): 消化系醫學會林肇堂理事長、台大醫院劉志銘醫師及成大醫院顏家瑞醫師呼籲民眾透過定期篩檢、積極治療一同捍胃健康。
 


臺大劉志銘醫師表示民眾常誤解早期胃癌一定有症狀。

 

消化系醫學會林肇堂理事長說明民眾常見胃癌因子。
 


成大顏家瑞醫師表示晚期胃癌治療有標靶藥物新選擇。

 

 

 




 

台長: Kilayko & Chungki
人氣(30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全站分類: 家庭生活(育兒、親子關係、婚姻)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