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建署游麗惠副署長
早產預防認知不足,小腳丫需要最細微、精緻與科學化的醫療照護
依照最近一份全球早產兒現況調查報告1顯示,台灣的媽媽與準媽媽們對「早產」認知有待加強,僅30%的足月產媽媽、27%的早產兒媽媽與13%的孕婦,正確知道「早產」是未滿37週的生產。因此早產兒基金會特別攜手臺北市衛生局,宣告每年11月都將列為預防早產的重點宣導月,希望藉此提醒民眾關懷早產防治,並且希望未來能夠推廣至其他縣市也共同支持「早產預防宣導月」。因為早產兒肺部發育不全、功能較弱,因此呼吸道融合病毒2的感染對早產兒的威脅極大3,研究顯示,早產兒比一般足月兒更易因嚴重呼吸道感染而住院,也有較高的死亡率。進入秋冬正值呼吸道感染高峰,因此台灣新生兒科醫學會許瓊心常務理事提醒,照顧者要多加注意,如勤洗手、避免讓寶寶接觸有呼吸道症狀的人,而28週以下的早產兒、35週下併有慢性肺疾病、及先天性心臟病的寶貝,有健保給付的預防性抗體可供施打。在營養照護方面,不論是早產寶寶還是足月寶寶,最好的乳品選擇當然是母乳,對於出生體重低於1500公克或有其他營養問題的早產兒,則需要提供較高的熱量。在熱量上的需求,一般足月新生兒至少每天每公斤體重需攝取熱量達到120大卡才可以長得不錯,而早產兒則需要攝取每天每公斤體重130到140大卡以上熱量,才能維持理想的生長速率。
卉珊出生只有839公克、現在已經健康長大.
每10個新生兒約1個早產,平均每天將近55名早產寶寶誕生
早產兒基金會李宏昌董事長指出,早產係指懷孕週數滿20週,但未滿37週之生產;出生體重低於2500公克稱為低體重,出生體重低於1500公克者稱為極低體重。一般而言,出生體重愈低的早產兒面臨的問題通常愈多。因此,早產特別強調妊娠32週以前發生或體重低於1500公克的早產兒4。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5指出,全球每年早產兒數量達1500萬,約佔新生兒比例的10%。根據內政部統計處資料顯示,國內每年約有20萬名新生兒6,若以約1成的比例計算,台灣每年約有2萬名早產兒。早產兒基金會賴惠珍執行長說,早產除了帶來死亡威脅,也伴隨各種急、慢性的疾病或營養問題,因此常讓整個家庭窮於應付4。
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2010年統計全球194個國家中,嬰兒死亡率最低的國家為日本跟芬蘭(死亡率千分之2),因此政府也提出「健康新世代」7,期待結合民間力量,10年內將嬰幼兒死亡率由千分之4,降至千分之2以下,超越日本標準。但想要達成這個目標,每個孩子都將是一株希望的火苗,都需要我們共同守護、健康長大。因此台灣早產兒基金會提醒發生早產也是造成80%新生兒死亡的主要原因,且出生週數越提前、體重愈低,可能的併發症就越多,特別對於會威脅到早產兒的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現在雖然已有部分早產寶寶有健保提供降低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的單株抗體,但是健保只有保護到出生週數28週以下以及出生週數35週以下罹患慢性肺疾病的早產兒,因此也期待能由政府共同協助早產照護,針對低收入戶出生週數29到35週的早產兒給予醫療補助,有效降低嬰幼兒的死亡率,關照弱勢家庭、提高民眾的幸福指數。
10歲庭庭也是小腳丫,立志當醫生.
兩個早產北鼻加在一起,仍落後於一個健康寶寶3500克的體重,出生狀況失衡
庭庭的媽媽初次懷孕時,雖然定期產檢、確保自己與胎兒的健康,但當時卻仍完全不知道何謂早產,直到32周才突然面臨庭庭的提早報到。庭庭出生體重只有將近1300公克,因為早產導致心肺差、免疫系統較弱,因此庭庭當時只要健康狀況一有好轉、離開加護病房轉至一般環境時,就又立刻因各種感染回到加護病房。而妹妹也同為早產寶寶,出生體重僅710公克更是極低的危險值,兄妹倆加起來的體重還落後於一個正常3500公克的健康寶寶。
而妹妹自出生到現在6歲,都一直是個”輕飄飄”的弱女子,常常因為呼吸道感染反覆進出醫院,若是嚴重住院時的醫藥費更會耗去爸爸當月薪水的三分之一,但卻又不能申請保險來補助,家庭負擔重。因此庭庭特別立志要當一名改善早產照護環境的醫生,並化身小小市長發表健康政見。童言童語的他表示「等我長大,我要做一個醫生,照顧跟我一樣的小小腳丫們,然後變成一個很厲害的市長,從預防早產、為早產寶寶提早預防疾病風險做起,讓所有的馬麻跟北鼻都可以很健康。」
產官民聯手推動「主動式懷孕照護」 守護小腳ㄚ、跨出大人生
自2012年開始,早產兒基金會發起「守護小腳ㄚ」系列活動,邀請產官學各界共襄盛舉,獲得政府與立法委員的支持,舉辦公聽會提出早產照護目標,持續推動「主動式懷孕照護」,讓早產兒能夠獲得更好的照顧,更要在世界早產兒日這天發聲,提出三大訴求:
1. 衛生福利部規劃兩歲以下極低體重早產兒出院後健康照護追蹤計畫
2. 國民健康署規劃孕產婦管理追蹤計畫登錄制度,落實預防早產
3. 將早產兒醫療排除在一般DRG之外
期盼於未來藉由政府與民間團體的力量,共同推動「完整孕護、完全照顧」的概念,提升國人對於早產問題的重視並進一步降低早產發生率。
資料來源:
1. World Prematurity Day (WPD) Survey 2012。問卷設計過程與「歐洲關懷新生兒基金會」合作、於2012年世界早產兒日發佈。
2. 呼吸道融合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簡稱RSV),是造成細支氣管炎及肺炎的主要原因,在新生兒時期即有高發生率,佔嬰幼兒呼吸道感染疾病中重要的一角。
3. J Formos Med Assoc 2011;110(6):388–396
4. 台灣早產兒基金會網站「認識早產」http://www.pbf.org.tw/html/c01.asp
5. 世界衛生組織英文網頁連結http://www.who.int/en/
6. 內政部人口統計資料 - 總生育率及嬰兒出生登記數
7. 國民健康署http://www.hpa.gov.tw/BHPNet/Web/News/News.aspx?No=201405240001
8. 早產寶寶的餵食守則http://www.babyhome.com.tw/info/c2.php?catid=4&subid=2&cid=79
9. 為有效分配醫療資源、管理醫療支出等,中央健康保險署逐年推動DRG診斷關聯群,將病患依疾病診斷、治療方案、併發症及合併症、性別年齡等歸類分組,提供一個DRG碼與一個相對應的健保支付價格,部分過度複雜或特殊性的病症則排除再DRG以外。
10. 紫色城市剪影:為響應全球性的1117世界早產兒日,自台北市政府延伸周邊信義商圈,首度整合各企業的公益力量,為「守護小腳丫」點亮紫燈,有賴各界企業共同投入愛心,讓國內各界關懷早產的行動也能與國際大城媲美,以下亮燈地點歡迎民眾拍照上傳響應。
以下依字首筆畫排列:
Ø ATT 4 FUN/台北市信義區松壽路12號
Ø BELLAVITA/台北市信義區松仁路28號
Ø Home Hotel/台北市信義區松仁路90號
Ø Neo19 /台北市信義區松壽路22號
Ø 中油大樓/台北市信義區松仁路3號
Ø 台北101/台北市信義路五段7號
Ø 台北W飯店/台北市信義區忠孝東路5段10號
Ø 統一國際大樓/台北市松高路9 號
Ø 統一阪急百貨/台北市信義區忠孝東路五段8號
Ø 微風松高百貨/台北市信義區松高路16號
Ø 華新麗華大樓/台北市信義區松智路1號
Ø 新光信義金融大樓/台北市信義區松仁路32號
Ø 遠雄金融中心/台北市信義區松高路1號
兒童劇場-小小市長有話說
【林裕庭演講】飾演-醫生,演講內容:
我是個小腳丫,因為了解早產北鼻的成長困難,所以以後我一定要當個好醫生,我立志我要救很多很多的人,照顧跟我一樣的小小腳丫們,然後變成一個很厲害的市長,從預防早產、為早產寶寶提早預防疾病風險做起,讓所有的馬麻跟北鼻都可以很健康。所以早產兒要好好照顧身體,用預防針來保護,不要像我跟妹妹一樣常常因為被感染就住院。
最重要的,我們都喜歡看到小孩剛出生的時候,爸爸、媽媽的開心,那會讓我們也覺得很快樂,所以希望在我們的努力之下,提供足夠的醫療資源,就可以讓小腳丫變大腳丫。
【鍾奇演講】飾演-立法委員,演講內容:
我在政治圈闖蕩了十幾年,什麼大風大浪沒見過,總統都換了兩三個了,我想推動的法案跟政策從來沒有失敗過,可是我錯了!我一直想要推動立法建立極輕體重早產兒門診追蹤系統,因為這些極輕體重的早產兒在後續長大期間,很容易會遇到很多的醫療問題,如果一開始沒有發現接受治療,很可能之後就來不及了!人家不是說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嗎?所以我覺得這個追蹤系統很重要,政府應該要做,所以如果我當選市長,我一定要我的市府團隊率先開始,最好我還可以去找總統,叫他跟我一起做。
【曾鈺婷演講】飾演-早產兒家長,演講內容:
我自己也生了一個早產北鼻,我雖然很開心我要當媽媽,可是也好害怕我的小孩是那麼小,很容易常常生病,這讓我每天都吃不好睡不好,而且我也沒有很多錢,所以我希望政府可以給我們這樣的家庭真正的幫助。如果我當選市長,我會提供早產兒醫療補助,特別是那種低收入戶、家境不好的,讓他們也有能力照顧早產寶寶健康長大,還有住院、保溫箱或是其他的醫藥費,都可以有適當的補助,爸爸媽媽也不用一直為了醫療費煩惱,最好是從媽咪懷孕時就要好好照顧跟追蹤,從預防早產開始,沒有早產的發生才是最棒的。
【吳冠毅演講】飾演-幼教老師,演講內容:
我從小就希望可以當老師,最後我也當了老師了,因為我很喜歡照顧別人,也喜歡教小朋友,可是這幾年我發現班上同學是早產兒的人數越來越多,幾乎一個班級40個人就有4~5個是早產兒,家長都會跟我說早產兒寶寶要特別注意,比較容易生病,生了病都會比一般小孩嚴重,所以要特別注意,而且很多早產兒會有一些明顯跟一般小孩不一樣的地方,我覺得早產兒寶寶從出生開始就很辛苦了,但是不一定其他小朋友都能了解,也能用同理心、平等心去看待它們。所以如果我當選市長,第一我一定先推動有關早產兒相關的衛生教育宣導政策,讓大家了解早產兒,也知道早產兒到底需要注意些什麼,更重要的是讓其他學生、朋友也能了解如果你有早產兒寶寶的朋友或同學,要注意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