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創世紀的伊甸園故事是這麼說的:
「上帝用地上的塵土造人。把生命的氣息吹進他的鼻孔裡,
他就成了一個活人。」(創1:7)
「上帝使各樣的林木從地上長起來,既悅人眼目又好作食物。
園子中間還有一棵生命之樹和一棵辨識善惡之樹。」(創1:9)
「上帝又吩咐他說:園子裡各樣樹上的果子你都可以喫,吃到滿足。
只是辨識善惡的果子你不可以吃。因為你吃了當天就一定死。」
(創1:18)
接下來,夏娃受到蛇的誘惑,間接地讓亞當也吃下了那禁果
--智慧的果實。上帝因此把這對最初的人類逐出伊甸園。
因為亞當的墮落,人類被神拋棄了。
以今日的眼光來檢視這個聖經故事,我們可以提出很多疑問:
第一、為什麼神說不可吃「分辨善惡」的果實,而不是「生命」的果實?
第二、神是全知全能的,所以祂應當已經預知亞當將會違反祂的命令;
那麼神為什麼要這樣做?那難道不是挖陷阱陷人類於不義嗎?
2
神話學大師Joseph Campbell曾說:
『夢是私人的神話;神話是人類集體的夢。』
在希臘神話中,烏諾納斯(Uranus)被自己的兒子克羅諾斯(Cronus)
閹割,而之後克羅諾斯又被最小的兒子宙斯(Zeus)所弒;最後宙斯
成為奧林匹亞眾神之王,開啟了新神時代。
以佛洛伊德的觀點檢視,人類的最原始慾望有兩種:弒父和亂倫。
這兩種行為皆被任何形式的社會--從部落到城邦、到所謂先進的
今日社會視為「絕對不能觸犯」的終極禁忌。
與循循善誘、積極干預人世的希伯來神相比之下,
希臘神話中的神祇有七情六慾,甚至謀殺、亂倫無所不用其極;
奧林匹亞眾神可以說是人類禁忌的展示,補償的投射心理神話。
從希臘神話中,我們可以窺見人類的原始慾望--「弒父」、和
其中所衍生,害怕被子代所取代的恐懼。最簡單的類比是:
神造人,而後人殺神,並取代神的位置。
人造機械人,之後機械人取代人的地位。
如出一轍,被閹割、去勢的恐懼,反映在早期科幻電影之中:
『魔鬼終結者』(Terminator)裡將人類趕盡殺絕的天綱電腦、
『浩劫餘生』(Planet of the Apes)統治地球、奴役人類的猿猴、
『ID4』中的外星人…等,皆是非常好的例子。
這些電影的手段是將(機械、猿猴、外星生物…)塑造成絕對的「他者」
(others)與人類截然不同、不適用人類的道德標準,屠殺牠們、或
讓牠們滅種,是合理、符合正義的做法。※1
隨著國際情勢的和緩,89年共產國家、鐵幕的傾垮…
我們需要新的壞人角色,或者,思考一個新的解決方法。
世界村、全球化的呼聲越來越高,倡導普世價值的當代,
難道我們無法與這些「異種」和平相處嗎?
在『駭客任務。動畫特集』(Animatrix)的新興機械人國家故事裡,
我們見到了一開始對人和善的機械人被人類施以報復性的屠殺、
進而反思「第三條路線的可行性」--
作為新神的人類,要如何與我們的子民,機械人共存?
要怎麼做才不會落入子弒父、人殺神的古老寓言之中?
…很簡單。給他們「戒律」:『你不能吃分辨善惡的果實。』
這個戒律在影片中以「三大法則」的形式呈現--
【機器人的三大法則】:
一、機器人不能傷害人類,也不能讓人類在即將發生的危機中受傷。
二、在不違背第一條法則的情況下,機器人必須遵守人類的命令。
三、在不違背第一、第二法則的情況下,機器人必須保護自己。
人類只擔心一件事:機械人是否會革命、對人類造成威脅?
機械語言的基礎建立在「理性」(Logos)之上。
理性、邏輯運作的戒律,不會有任何紕漏。
也就是說,機械人絕對不會弒父,就像亞當和神的關係一樣。
3
回頭看看伊甸園神話。
神為什麼在告誡亞當不可吃智慧果實之後流放亞當?
難道神不知道亞當會觸犯這個禁忌嗎?
神是故意要陷害亞當的嗎?
答案是:「自由意志」(Free will)。希伯來系統宗教的核心價值。
神給予人類自由意志去選擇,但是人必須為自己的選擇負起責任。※2
也就是說,「分辨善惡的能力」與「自由意志」同等重要。
若只限制亞當什麼不能做,而不讓他有選擇權,人類必定會反抗。
亞當(Adam)這個原形概念,在影片中以桑尼(Sonny)之名呈現。
他不斷地說:『我是獨特的。』
他是第一個有選擇權,要不要遵守三大法則的機器人(自由意志)。
他稱呼藍寧博士『父親』,在這裡是機器人之父,與造人的神相對應。
當他登場的時候,他本能地防衛、他迷惘…與但丁【神曲】
中的開場白『我迷失在黑暗的森林之中…』隱喻著同一件事:
『我找不到神。神死了。神拋棄了我。』
桑尼所說的第一句話是:『我是什麼?』(What am I?)
這句台詞同樣登場在古典的科幻小說【科學怪人】裡:
被造者離開、失去了造物者之後,對於自己的存在感到迷惑;
『我為什麼在這裡?我是誰?我是什麼?』
桑尼的行動呈現了一連串的徬徨和無助,他只是不斷地逃走;
親手殺死自己的創造者對他造成了衝擊。
機械與人的分別在什麼地方?
情緒、感覺。如果我的吸塵器抱怨它想咳嗽,那還真麻煩。
若是機械有類似情緒的反應,我們很難將他視為「它」。
類似的掙扎出現在【洛克人X】※3中,艾克斯的眼淚
為其人性的象徵。
其次是「夢境」。桑尼的夢,是神賜與的預言。
「你要離開家鄉、親屬、父家…往我要指示你的地去。我要讓你成為
大國,賜福給你…地上的萬族都必定因你而贏得福份。」
(創12:1-12:23)
除了耶穌基督之外,Sonny身上還有另一個聖經人物的影子:亞伯拉罕。
從預言來說,桑尼可以視為亞當和亞伯拉罕的混合。
這樣的設計,用意在於再次闡明希伯來系統宗教的獨有特徵:救世預言。
在影片的結尾,桑尼找到了他自己--『我是機械人。』(”I,Robot”)
4
來看看史普納警探(Del Spooner)吧。
除了戀舊(Converse球鞋、舊CD Player、「使用汽油的落後載具」
重型機車…)除了愛開玩笑(與女主角蘇珊、其他人的理性為對比)
、討厭機械人之外,
他是誰?
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他是耶穌基督的對照;
因為史普納的半人半機械。
--如果人類扮演著神,那麼機械人就是人類;
所以「半人半機械」隱喻著於「半神半人」(semi-God)。
史普納從疑惑、難以化解的偏見,直到遇見桑尼、
循著博士留下來的餅乾屑、抽絲剝繭還原真相;
他的旅程,是在尋找神(博士),也在尋找自己。
(他恨機械、和身上一部分居然是機械的矛盾情結)
這段劇情和耶穌在荒野中的四十天尋找真神的旅途是相呼應的。※4
薇琪(Vickie)的崩壞,象徵著從希臘時代一脈相傳的
邏輯(Logos)、理性被否定了;※5
人類的自由意志--神最大的恩賜,才是和平相處的關鍵。
5
以科幻武打、電腦語言、特效包裝的【駭客任務】(Matrix),
本質上其實是不折不扣的基督教神話。
【魔戒】(LotR)的誘惑與試煉、相信正義(神);
【變人】(Bicentennial Man)質疑人類的生命本質:愛、不朽…
【A.I人工智慧】的小男孩踏上了皮諾邱的旅程※6…
透過電影這新世紀的聲光媒介,
古老的傳說、童話以全新的面貌再次復活。
我們可以說,人類的本質千百年來沒有多大的改變--
那些流傳已久的神話、寓言,仍能在我們迷惘徬徨的時候,
持續發出光和熱、指引我們方向,給予我們溫暖。
6
最後?耶穌遇見亞當,人類被解放了。
1:
電影中將偏見合理化的手法,或許可視為當時的國際緊張狀況的投射。
冷戰時代互相保證毀滅的不安、把特定的種族國家加以醜(丑)化;
如007系列(俄國)、第一滴血(越南)…。
我們可以預見未來的銀幕「新」敵人可能是伊斯蘭教徒、基本教義派或
回教激進份子。
2:
類似的例子是【王牌天神】(Bruce Almighty)中神對男主角
說「你無法干涉自由意志…」或駭客任務系列中一再出現、
貫穿題旨的「選擇」。
以及【關鍵報告】中,宿命論的否定(你仍然能選擇要不要做那件事)
…等,都是非常好的例子。
3:【洛克人X】,岩本佳浩,青文出版。
4:
或許很多人會覺得這裡很扯,但我不認為這是巧合。
榮格認為人類有集體潛意識的存在,而這個內在的集體人類夢境
在不同的地區中,以其獨有的方式呈現。若卸去字面意義的解釋,
就能找出其本來的面貌--也就是原型(prototype)。
5:
很明顯地,在薇琪的暴走中,我們可以看見老大哥(Big Brother)
的影子。喬治歐威爾,【1984】
6:
A.I與I,Robot的差別在於:雖然兩者都用了一個童話當原形,
I,Robot的糖果屋只是拼湊出事件原貌的手段。(這部片可以視為科幻
與推理動作的結合)糖果屋的象徵意義與A.I的「藍仙子」不能相提並論。
0409021041
0409041614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