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人問,在這社會中,工作如此繁忙,怎麼可能會有時間參禪修行?
這似乎是從古至今,存在於大多數人心中的共同疑惑。
「疑惑」此問題,是源於不明不白。
等到明白之後,才知道其實這些疑惑,本然是不存在的。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描述明白之後的景象,是: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
「無明」就是不明不白、不知不覺、不清不楚。
相對於「無明」,就是「明白」。「明白」之後,自然就明白:其實沒有「疑惑的必要」,因為根本「就沒有問題」。
就如同一個曾經患有幻聽疾病的人,雖然他曾非常堅持在空中有人一直在他耳邊唱歌;但是等到他病癒之後,自然明白:
「空中本來就沒有人一直在他耳邊唱歌」,
則自然就沒有「空中在他耳邊唱歌的那人,何時才會把歌唱完」的另一問題。
因此,明白之後,自然明白本然就「沒問題」;則當然也沒有「無明」或「無明盡」的另一問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
有沒有時間參禪修行?
其實這是因為自己的心念有撿擇,失去平等對待之後,才會現起的疑惑。
在自己居住的環境裡,到底是地板重要呢,還是牆壁重要?是椅子重要呢,還是桌子重要?
這些因為心念有撿擇,失去平等對待之後才現起的疑惑。
有沒有時間參禪修行?此疑惑如同:
到底是現在注意到自己的呼吸重要呢,還是思考這些未曾想過的問題重要?
是風重要呢,還是白雲重要?
是空間重要呢,還是形成空間的構成物重要?
其實,現在這樣坐著、躺著,並不會比等一下站著還重要或不重要。
現在喝著茶,不會比明天的聚餐還重要或不重要。
現在安靜的呼吸、與安穩的坐著,若與現在眼見周圍的一切,或與現在感受到、察覺到的其他種種來比較,其實都無有分別,其實都是一樣的。
既然凡事凡物本然一樣,則無需建立「重要」與「不重要」的妄意撿擇,則自心自然安祥;在此安祥之中,卻可毫無得失而自在、專注的努力去執行所有的事。
這就是參禪修行的基礎。
它只是一件這麼平常的事。
但卻得用平常的心,才能識得、用得。
只有完全、徹底地放棄自己在任何時刻,對境升起「重要」與「不重要」的「定義習性」之後,才會發現以前認為的「工作繁忙」,只是「當時」甚至於「現在」現起的一個妄想而已。
對於「現在」,此時此刻,這一秒鐘都不到的剎那而言,心中構築的所謂工作繁忙,其實一切本不存在。
那些事物只是「好像」存在,但其實是根本不存在的臆想幻景而已。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