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短暫如曇花的說法,一點也不為過,我們從歷代的王侯將相事蹟、朝代的興衰更替中,可以看出這個人生宿命的規則,不相信嗎?那也無所謂,請讓筆者帶領著你往時光的隧道中,去尋找這孤獨的定律吧。
日本的戰國結束於三雄手中,這是大家都認同的歷史。然而開創者織田信長本人,卻於本能寺之變中,死于叛賊明智光秀的邪惡計謀下,夢想與天下一統的渴望全化成泡影,轉瞬間隨風燒成了灰燼。
豐臣秀吉,繼承了信長的衣缽,繼續統一的大業,風光的將百年來動亂的日本恢復了秩序,就在應當開始休養生息的階段,卻因其貧民的出生,所受教育與涵養有限,終於在出兵朝鮮的錯誤野心中,種下了悲劇英雄的命運,抑鬱而終,撒手後的十八年,豐臣家被德川家康徹底的消滅。
德川家康,號稱日本戰國的王者,以忍耐得天下,開創了江戶幕府,家康常言所為皆為天下蒼生,其實言過其實。多方資料證實,家康本人好色,妻妾眾多,並以大阪冬夏之陣,欺豐臣家孤兒寡母,手段與道德也確實令人不敢茍同,與滿口的王聖之道,顯得格外不搭。將大位家庭化,絕對不是為公,而是私心。
如今經過了數百年後,多數人肯定了德川家康,而對織田信長與豐臣秀吉不加重視,這是沒有道理的。如果沒有信長和秀吉的努力與前車之鑑,相信家康不會那麼容易一統天下和推行政令的,應該說這三個人都是日本史上美麗的浪花,也都有各自的貢獻與成就,都應該受到重視。
沒有絕對的聖人,也沒有完全的惡人,生命浪花的評價與貢獻,取決與後人的觀感與認同。但永遠不會改變的是,多做善事;少為惡,給人留後路,這些生活名言,將決定人生浪花的美與惡,吾輩不可不慎。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