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朝,可以討論的事情很多,其中立晉王李治為太子這件事,個人認為很值得觀察與探討。因為這場宮廷大戲,實際上是唐初各方勢力爭鬥的一個開端,值得詳加討論。
太子承乾雖對外常論忠孝,但退歸宮中,則與群小相褻狎,且與所為多不法的漢王元昌親善。魏王李泰多藝能且得寵於上,有奪嫡之志。侯君集、漢王力勸太子造反,事敗,太子廢囚。其後,太宗之所以立晉王為皇太子,乃考慮到:
在通鑑史論中有云:「臣光曰:唐太宗不以天下大器私其所愛,以杜禍亂之原,可謂能遠謀矣。」太子謀反被廢為庶人,第二個嫡子魏王泰則因太宗所言「自今天下失道,藩王窺伺者,皆兩棄之」,而失去立為太子的機會,自然而然,身為太宗的第三個嫡子的晉王李治就成了皇位繼承人。不過,懦弱的李治終非太宗真欲立的皇儲,在貞觀十七年立晉王為皇太子之後,約莫半年有餘,太宗曾向長孫無忌提及想改立吳王恪為太子,被無忌所勸阻,不過此舉種下了無忌殺吳王恪的原因。
立太子事,讓太宗頗為傷神,可見從古自今,皇位的繼承確實是件難事。導因便在於帝王子孫繁多,群臣間的爭鬥,加上太子和皇帝間多少是有些衝突的,因此我們可以總結的說,當皇帝難,當皇太子更難。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