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就是這樣,凱莉,不過和我們想的不一樣◆
【不丹人從不拒絕拍照,也不會伸手索取代價,或反目變臉,他們總是那麼的和善、靦腆。因為生活自給自足,絕看不到叫化子,更不會有小偷或盜匪了。】 (註1)
我承認我是被影響的。行前看到太多太多描述不丹如何美麗,與人們如何幸福的生活在夜不閉戶、路不拾遺世界中的旅遊報導 。說不對不丹有何特別的期待是騙人的,只是,是不是因為行前對不丹編織太多的幻想 ,以致於我用了「高標準」來「想像」不丹?
※照片—佳客村(Jakar)山中健行時碰到對外國人好奇的小女孩。
【不丹治安好多半跟他們高達98%的教育人口有關(小學生都懂英文)。不丹的全民福利做得非常好,(雖然個人所得稅為10%)這裡自小學到大學受教育全為公費,到公立醫院(全廷布有三所)醫療或生產也免費,兒童老人福利好,環保也居世界第一,因為知足常樂,所以不丹人都長壽,平均壽命80歲(印度人只50-55歲)。】(註1)
這段文字這是真的,但事實上, 98%的教育人口中,大多是屬於(九年) 基礎教育,高中及大學教育並不普及,原因在於高等學校的稀少 ( 全國高中13所、專科9所、大學1所) ,要往上唸多得往鄰近的國家如印度、泰國求學,而能拿到政府公費出國留學的簡直都是精英中的精英 ( 就是非常少的意思 )。而這些公費生出國前都得跟國家簽約,學成之後要回來為國家服務,這也是不丹政府官員的平均學歷如此高的原因。
在1907年旺楚克(Wangchuck)王朝統一全國前,不丹地區並沒有一個中央集權的政府,因此真正屬於不丹「體制文化」的發展至今不超過一百年,目前被訂為官方的語言及文字的是一種類似藏語文的宗卡語文(Dzongkha language),宗卡語原本就是地區方言,所以毫無疑問的大家也大多是說此語言。
但是宗卡文就有一點困難了,一來它的發展時間短,由宗卡文寫成的經典極少, 加上它並沒有造字造詞的延申功能,許多現代詞如:冰箱、網路、影印.. 等,只能以英語文代替 ,久而久之,變成宗卡文字非常難學 ( 因為經典少又脫離生活啦 );二來,也是一種「惡性」循環就是,因為宗卡文沒法描寫太多的現代知識,「不丹又沒印刷業」,所以許多書本都是從印度直接進口,印度的印刷品又多以英文居多,書本用英文,那授課當然就用英語了。
所以雖然官方的「語言」是宗卡語,而事實上官方「文」卻是以英文居多,司機先生羅鐵、及小老闆坦信就是那種日常生活說宗卡語,但報紙要看英文版的不丹人,因為宗卡文,他們看不懂啦!據說,大部份的不丹人都是如此。
基本上「小學生都能說英文」的確是因為入學率高的原因,但確不是我以為的教育「品質」高的原因。
※照片-雪兒※
這是在一個3340M的隘口拍的,當時冷得要命,雪兒穿著前一晚在首都買的不丹國服,為了美麗,硬叫她脫掉外套,然後做出飄逸狀來給我拍,當時美的得連一旁的阿兜仔也跟著舉相機說。呼應雪兒的是風馬旗。
【婚姻制度雖為一夫一妻制,但多妻也可,妻妾地位相等,共事一夫共處一室也不會爭吵,但丈母娘們就比較難擺平。不丹男人非常疼老婆,他們拼命努力賺錢給老婆享受,更別說會打老婆了,因為這裡法律規定只要太太提出告訴老公打她,不管有沒有證據,先生就得坐上7年牢,不過不丹女人也不會無理取鬧。不丹男人很少鬧外遇或婚變,因為男人若變心想離婚就得付給女方3萬離婚費,以後每月還要給每個小孩20%(收入之百分比),3個就是60%,直至孩子18歲為止。】(註1)
不丹男人有娶同一家姐妹的習慣,上自國王(他娶一家四姐妹,而且是同一天 ),下至我們導遊碑瑪的父親 (也是同天娶一家兩姐妹)。雖然曾有人打趣的說,因為那只要應付一個丈母娘,我們曾就此好奇的問過,他們也答不上來,只能說是同時都愛著這家姐妹吧?!況傳統習俗如此。(註2)
雖說如此,我看到的不丹社會倒不會男女不太平等,至少在小老闆家當家掌權的就是他三十多歲未嫁的大姐、及守寡的美麗大嫂,二個女生沒有咄咄逼人的氣勢,卻能力極好的打理旅行社及飯店(Taktsagn Hotel)上下,問大姐有沒來自長輩的逼婚壓力?她說還好,況她的努力讓她父母覺得她不嫁還比較好;現在的不丹女性都可以這麼有自主權嗎?姐姐的答案肯定的;小老闆也曾說過,如果他大嫂有更好的機會,他的家人也不會阻止她再嫁。
【君主國家,尤其像不丹百姓不與外界接觸、不受新風潮毒害,人民禮敬國王、國王愛護百姓,大街上、旅館裡、各機關行號中,家家戶戶都懸掛著國王肖像。國王權雖大卻不專制,百姓有所需求都可向國王申訴,這就是不丹 --人人生而平等。】(註1)
我自己覺得,不丹人最幸福的一件事就是他們擁有一個非常有遠見及英明的現任國王;最大的隱憂也這他們有一個世襲制的君主治國制度。
第四任國王吉美三世 (Jigme Simgye )自十七歲登基以來,目前已經有二十七年了。他有許多平民化的作風,包括自己開小車上下班;節慶的全國演講,一定親至不丹的各山區村落中輪流發表 ....。他畢生致力不丹的三大目標:經濟上自給自足、外交上與友邦和平共存、保存不丹傳統文化。
不丹國因為環保政策及地理的限制,並沒有工業及貿易的發展空間,因此最大的經濟收入便是農業,在早期不做任何公共建設及社會福利的時代,或許猶能自給自足,但現在不丹國民的教育及醫療都是免費的、以往要花許多時間往返的山區村落的道路也開通了... ;目前不丹大部份的建設還都得靠外援,其中當然印度這個鄰居是最大的「友邦」,而地理上夾在中國跟印度的不丹其實是很為難的,既不想放棄印度的金援,也不能得罪中國大陸 。
所謂弱國無外交;曾問過小老闆及潔西在曼谷唸書的不丹網友沛爾登,怕不怕印度幫著幫著就把你們不丹併吞了?如同錫金(Sikkim)那樣,或是像我們怕中共武力犯台般,不丹被印度武力佔領?他們皆認為:沒什可擔心,因為不丹是聯合國一員,他們相信如果不丹怎麼樣了,聯合國會幫著他們。我心裡重重的嘆了一口氣,如果聯合國還有什麼國際正義的話,這個世界也不會變得如此,台灣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平心而論,現任國王的確是一位愛不丹、愛人民的好國王,他的許多政策的出發點也都是基於保護不丹人民的立場。
但是,我不得不重談關於他怕人民遭受西方文明的污染所以極力反對電視的普及的事;我個人覺得其實相對的,他剝奪了一個人的「知」的權利、與「選擇」的權利;要不要被污染應該是由人民選擇,而不是上行者說,我是為你好,所以你不必知道這麼多,聽我的就對了 ..... (多像我們父母的言論)
由此我又想到了另一個『在鐵軌玩耍小孩』的寓言:
【 一群小朋友在外面玩,而那個地方有兩條鐵軌,一條還在使用,一條已經停用,只有一個小朋友選擇在停用的鐵軌上玩,其他的小朋友全都在仍在使用的鐵軌上玩。很不巧的,火車來了(而且理所當然的往上面有很多小孩的,仍在使用的鐵軌上行駛),而你正站在鐵軌的切換器旁,因此你能讓火車轉往停用的鐵軌,這樣的話你就可以救了大多數的小朋友,但是那名在停用鐵軌上的小朋友將被犧牲,你會怎麼辦?
據說大多數人會選擇救多一些的人,換句話說,犧牲那名在停用鐵軌上玩的小孩...
但是這又引出另一個問題,那一名選擇停用鐵軌的小孩顯然是做出正確決定,脫離了他的朋友而選擇了安全的地方,而他的朋友們則是無知的選擇在不該玩耍的地方玩,為什麼做出正確抉擇的人要為了大多數人的無知而犧牲呢?】
國王會不會是那個單獨在對的軌道上玩的小孩,因為他有「父權」所以他能輕而易舉的將「不丹的小孩」叫過來這邊,而在民主的社會就不太可能?這值得想想...
回到另一個國王話題上,我問小老闆擔不擔心下一任的國王,也就是國王的兒子跟他父親一樣的優秀,萬一不呢?畢竟從中國的歷史中,有許多這樣的演證! (我真是無聊對吧 ?! 老問人家Worry 不Worry?好像只有台灣人才有這麼多Worry???) 坦信的回答是Yes ,但是他說他又能如何?只能說是老天爺的意思吧?我不禁交流了我的「民主經驗」,我說我們是總統制,是由人民選出來的,相對的他做不好我們也可以罷免他 (理想上啦! ),我們不必癡痴的倚靠天意來恩賜給我們一個好的領導者 ( 雖然目前台灣也很需要「恩賜」)。
目前不丹國並沒有政黨,雖然有國民議會的運作,但還是唯國王的意見馬首是瞻。
高山王國中有90%是農民,主要是水果、紅稻米及經濟作物。拜訪不丹為農曆春節期間,是不丹的冬天,梯田種的多是芥菜,開黃黃的花很美。
這張是路過通薩(Tongsa)時我忍不住驚豔,請羅鐵路邊停車跑下去拍的,喜歡的作品之一。
小老闆大概跟外來的遊客接觸的機會比較多,加上他家(旅館)有裝衛星電視, 感覺「西化」的比較厲害,每每他提到的好萊塢電影或是西洋歌曲,我跟潔西有給他回應的時候,看得出來他都非常興奮,覺得碰到我們兩個「知音」,言談間十分羨慕我們。
我跟小老闆說:好像目前不丹比較有「錢途」就是觀光業了,可是一但門禁大開,相對就會有一些東西進來,不管你要不要、喜歡不喜歡的,多少,得為這些外匯付出一些「代價」;就如同,我們台灣這塊小島為什麼會有「經濟奇蹟」,那其實是我們犧牲掉許多原本可以跟你們一樣乾淨的河川及土地而來的;我為什麼能夠花那麼多美金來不丹玩,那是在這之前,我每天得要工作十幾個小時、一年中可以休息的假期是用指頭數得出來的「工作報酬」;這一切都是「代價」,端看你的價值觀 。
有個日本禪師青原惟信曾經說過:「老憎三十年前參禪,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至後來親自知悉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個休歇處,依然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
行前,我以為不丹的人間淨土是惟信和尚說的最終境界「見山是山」,也就是經過選擇後真正的反樸歸真;然而不丹行之後,我認為:目前的不丹還只是第一階段的「見山是山」,它比較像是五十年前的台灣農業社會,一但物慾、科技、世界潮流衝刷而來,不丹的人民就像一直在家被保護的小孩放出去一樣,對任何新奇的東西都很難抵擋誘惑。潔西說:跟一年半前比,她覺得不丹變了好多,心裡覺得很難過,可是我也回應她:我覺得,沒有經過掙扎、磨難與選擇後的人生,也是很難過,對我而言,那不是真正的人生;不丹若不經過「見山不是山」的過程,它又怎會有後來的「見山是山」,進而真正的珍惜自己的文化呢 ?!
註1.取自KingNet的不丹介紹
http://travel.kingnet.com.tw/world/asia/bhutan/bhut/bhut-1.html 註2. 在西藏鄉間有個風俗是,一家兄弟取同妻,為的是怕日後家產分家而分散了家族勢力,下一代不管父親是誰皆稱長兄為父親,餘稱叔,即使是真正的父親。碑瑪說,他是兩位都稱娘,不過有沒有同時在場而皆應的情況,就不得而知了。
2001.02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