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姊姊打我!」弟弟來告狀。
「是他先打我的!」姊姊也立刻補上一句。如果兩個孩子吵架的當時,正逢我有空、心情也算平靜的時候,我通常會耐心的傾聽他們爭吵的發生經過,並且仔細的詢問:「是誰先動手的?」姊姊說:「是弟弟!」「好,弟弟,你可不可以告訴我,你為什麼要打姊姊呢?」「因為她搶走我拿到的布。」弟弟很委屈的說。「那麼,姊姊,請問妳為什麼搶走弟弟在玩的那塊布呢?」姊姊理直氣壯的說:「那塊布是我的!他每次都拿我那塊,不用他自己那塊布!」「好,弟弟,你自己也有一塊布。那麼你可不可以告訴我,你為什麼不用你自己那塊布,要拿姊姊的呢?」「因為我想要當小飛俠。」不到四歲的弟弟,有點語焉不詳。媽媽只好開始當福爾摩斯,迅速尋找線索。「喔!是不是因為你的那塊布比較短,不夠長、不能綁在胸前?所以你想要拿姊姊的那一塊比較長的布?」「對!」弟弟點頭。賓果!當媽當了七年,這點是難不倒我的!我帶著「看著辦」的表情,望望姊姊,給予一個詢問的眼色。姊姊看看我,有點不甘心的嘟嘴:「可是他應該要先跟我借啊!」
我再看看弟弟。
「可是妳又沒有在玩。我玩一下有什麼關係?」弟弟一副理所當然的樣子。
事情到此真相大白。弟弟一個人在樓下玩,拿了姊姊的布當披風,姊姊一下樓看見弟弟在玩她的布,於是立刻上前將布搶走,於是弟弟生氣的追打姊姊。姊姊力氣很大,不但搶走了布,還重重的回打了弟弟。
「那現在該怎麼辦?」我問。「弟弟,你想玩姊姊的布應該怎麼辦呢?」
「要問姊姊可不可以借我。」「巧虎」的台詞是背的滾瓜爛熟沒錯,但通常只是台詞。
「對啊!」我轉頭看姊姊:「那你願不願意借弟弟呢?」
「好吧!那我借你玩,但是等一下你要還我。」姊姊一臉故做慷慨的神色。
兩個人問題解決了,準備要各自走開。
「等一下。姊姊,那妳用搶的要回弟弟手上的東西、還有打弟弟這個行為對嗎?」姊姊嘟嘴搖搖頭。
「弟弟,你沒有經過姊姊的同意拿她的東西,又打姊姊,這樣對嗎?」
還不知羞恥為何物的弟弟,大聲的說:「不對。」
「好了,那麼向對方說『對不起』,抱抱親一個。快!看誰動作快!」福爾摩斯媽媽此時變成法官,做最後的終結判決。
然後,兩個孩子就會互相撲上去,亂親一通,然後大笑著跑開。
通常這樣解決一樁糾紛要花上五分鐘,甚至更久,不過我覺得很值得。每次這樣處理完糾紛時,我就會給自己一個「愛的讚賞」,覺得自己真是一個超棒的媽媽!
如果是我正在忙碌的做家事,或是看資料時,當兩個小孩來告狀,我就會停下來很嚴肅但是很簡單的說:「媽媽現在沒有時間,你們要不就自己解決,要不就兩個通通不要玩:弟弟去樓上畫畫,姊姊在樓下練琴。你們自己決定!」
通常,兩個小鬼就會悻悻然自動一起走開,然後我就當作沒有這回事,繼續忙我的。通常這樣的解決只需要花一分鐘,甚至更短。每次這樣處理完一樁糾紛,就會給自己一個「愛的無奈」,因為我實在心有餘而力不足。
如果是我正在車上開車,兩個小傢伙在後座開打,不但跳離座位,而且影響到我的情緒時,我會二話不說,單手抄起一隻「打人梳」,提高聲調說:「立刻停止!誰再動手,我就要敲下去了!」
通常,吵鬧會在一秒鐘內消失,兩個人會立刻回到原位上坐好!這樣處理完一樁糾紛,大約只需要花30秒或更少的時間。但是每次我選擇這個方式之後,心裡不免感到一陣「愛的愧疚」,因為我覺得我實在欠缺修養與耐性。
在我閱讀「人本」系列的書籍裡,當孩子發生爭執時,建議的方式通常是:傾聽兩個孩子發生衝突的原因,然後引導他們自行解決衝突。
在我的經驗裡,這個方法的確可以將爭端消迩於無形,不過,那的確需要媽媽的耐性與堅持。我一直鼓勵自己盡量用這個方式解決爭端。不過,我也承認我不是完美的媽媽,我也會有耐性不足的時候,這時,恐赫威嚇紛紛出籠,希望迅速壓制兩小的吵鬧、達到耳根清淨的效果。不過,我自己知道,那樣其實並不能夠教導孩子解除怒氣、並且引導他們以和平方式解決紛爭。
通常,我覺得在孩子爭吵間,要當一個公平的仲裁者並不容易。因此,我盡量不去當一個仲裁者,以免他們每次發生問題時都得找我解決,最後變成依賴我解決紛爭。我希望他們自己練習溝通與解決問題。所以,除非情況嚴重,否則多數時候,我會用第二種方法解決孩子的問題__也就是請他們自己解決紛爭。
不過,在我的管教規章中,有幾個規範,是我很嚴格遵守的:
第一:我從來不說「大的要讓小的」這句話。或是,「你是姊姊,你應該要讓弟弟。」這類的話。我覺得這對老大很不公平,也會讓老二覺得理所當然、而漸漸變得不講道理。
但是,有時候,因為弟弟年幼不懂事的狀況而引發的戰爭,我沒有辦法向小的解釋、只能請大的諒解、不要跟小的計較時,我通常的說法會是:「姊姊,當你跟弟弟一樣大的時候,妳也是........等他長大一點,媽媽就會........妳覺得這樣可以接受嗎?」
第二:我規定我在訓誡其中一個孩子時,另一個不准說話。
我對孩子們說:「當你在挨罵時,你希望你旁邊的同伴也跟著大人一起附和:『就是啊!你不可以......』這樣的幸災樂禍嗎?」所以女兒、兒子都很習慣在媽媽訓人的時候保持安靜。挨罵已經很倒楣了,這時候另一個孩子的幸災樂禍往往造成更深的仇恨。
第三:如果孩子當下不願意道歉,表示他並不服氣。也表示問題並沒有解決。這時候,一定要弄清楚他為什麼不願意道歉,而不是硬逼他道歉。
第四:當孩子不講道理時,我會採取「不理會」政策。
有時後孩子會因為人不舒服、想睡覺、或是面子問題、倔強的脾氣,明明臉上已經寫著:「我知道我錯了!」但嘴巴就是不肯認錯誤或是屢勸不聽。這時候,我就會採取「忽視」他的作法,不理會他的哭鬧、反抗,安靜但堅定的將我該做的事情做完,比方說把不該玩的東西拿走、關燈睡覺、或是繼續進行我們大夥該做的事,而不會試圖說服或是安慰他。等他的情緒過去,我們再來討論這件事。
第五:絕對不把孩子拿來做比較。
絕對不要說:「你看,姊姊好乖、你都不乖。」「姊姊畫圖畫的很棒,你看你都不會!」這樣無異是在孩子的心裡種下仇恨的種子。所以應該盡量避免說這樣的話。
第六:盡量不要以「不愛」來威脅孩子。
「媽媽愛姊姊,不要愛你了!」「你都這樣,我不要愛你了!」成人都有這個習慣,我覺得這對改正孩子的錯誤一點也沒有幫助。萬一不小心脫口而出,記得跟孩子道歉:「媽媽剛剛是生氣時說的話,那不是真的。媽媽是永遠愛你的。只是我不喜歡你剛剛做的....事。」並且提醒自己,千萬不要再這樣講了。我每次聽到婆婆這麼說,我也都會在一旁補充說:「阿嬤是開玩笑的,那不是真的,阿嬤一直都很愛你。」
第六:盡量不體罰。
我覺得這一點真的很難。面對一個小惡魔,有時後你真的會氣得想要給他兩巴掌或是順手抄起什麼東西揍下去。但,「我們決不能把體罰當成教育孩子的唯一手段」,或是「依賴體罰」。
體罰是最差的管教方法,也是下下策。我也是常常忍不住「開打」的媽,但我都會告訴自己:「你輸給孩子了!」「你被激怒了!」當一個文明人忍不住施以暴力的時候,不論對方是成人或是小孩,都代表你的情緒控制已經出現了問題,所以那絕對不是「對的」!
第七:教導孩子體貼。
兩個孩子的相處,有時後有賴「體貼」當作潤滑劑。讓姊姊試圖體會一下弟弟的感受,多用一點語言去描繪對方為什麼會做這樣的事。有時後,這也是解決紛爭的方法。
第八:常常提醒手足之情的愛。
比方說,我家小姊姊去看醫生,一定會幫弟弟多拿一份糖果和貼紙。弟弟也一樣。每當兩人吵架生氣時,我都會說:「你記得姊姊昨天把學校的糖果留回來給你吃嗎?你看姊姊多愛你!」
第九:給每個孩子單獨與父母相處的機會。
偶爾讓其中一個孩子獨佔你,我覺得這個蠻重要的,親密的獨處有助於情緒的緩和。然後請他帶點小禮物給另一個孩子。比方說,我帶姊姊去上自然課時,回程就會提醒他,今天弟弟一個人在家好可憐喔!都沒有人陪他玩。你把餅乾留一份給弟弟吃好嗎?
第十:賦予大的孩子照顧小的的責任與權利。
我常常說,我們家全家人都在的時候,阿嬤最大。阿嬤不在的時候,爸爸跟媽媽最大。爸爸媽媽都不在的時候,姊姊最大。姊姊必須要照顧弟弟,而弟弟對於姊姊合理的要求,也必須服從。比方說,姊弟倆單獨外出在社區裡騎腳踏車,如果姊姊覺得這裡危險不許弟弟去,而弟弟反抗,我會告訴弟弟,姊姊是為他好,所以他要聽姊姊的話。而姊姊的責任就是「要將弟弟帶出去,就要將弟弟帶回來」。
我們家女兒從六歲大就會幫弟弟洗頭、洗澡,在我忙的時候,不但可以幫弟弟穿好衣服、帶弟弟去尿尿、上大號,甚至連鞋襪都會幫他穿好。有好幾次,我把女兒跟兒子放在友人家,在我不在的時候,姊姊不但會幫弟弟裝飯、裝菜、催促弟弟吃飯,還會很負責任的一路盯著弟弟。
有一次,我把小孩給小樺帶出去,結果回家的時候,小的滿臉都是抓傷的痕跡。我看了著實心疼,問姊弟倆:「怎麼回事啊?」弟弟說:「是姊姊抓的啦!」我有點生氣的責問姊姊:「妳怎麼會把弟弟抓成這樣?」正準備開始罵人時,弟弟說話了:「我坐在車子邊邊,門打開,我掉下去,我哭了,姊姊抓我抓的好痛!」我聽了一陣莫名其妙,但弟弟沒主動告狀,顯然中間大有曲折。經過詢問之後,終於弄懂,弟弟坐的太靠車門,因此到目的地之後,門一開弟弟就掉到車外去了,姊姊聽到弟弟大哭,為了救他,緊急間拼了命伸出兩手要去抓住弟弟,結果不抓還好,一抓抓在弟弟臉上,把弟弟抓成了一個花臉!
我聽了真是哭笑不得,可是心裡又很感動。姊姊怕我責罵,一說完經過就哭了。我抱起姊姊親了親,謝謝她這麼努力的救弟弟!對一個七歲小女孩來說,她已經是一個很棒的姊姊了!
我的年齡跟弟弟妹妹差距遙遠,所以童年十分孤單。因此女兒與兒子的手足之情,看在為娘的眼裡,十足珍貴。每次看到姊弟倆抱在一起入睡,或是看到姊弟倆一起玩耍那種童稚的模樣,我都覺得好羨慕、好幸福。沒有一對兄弟姊妹是不打架的,但我相信,只要父母不偏頗,將來他們的感情就不會有偏差。在我的經驗裡,周遭朋友與兄弟姊妹的感情不睦的,原因幾乎都出在父母親處理手足之爭時的態度。所以我們怎麼能夠不小心翼翼的處理孩子們的紛爭呢!
文章轉載至”陳安儀”的blog~
http://blog.pixnet.net/AnyiChen/post/9837273
本文已同步發佈到「生活點滴」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