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我剛開始工作的時候,最常聽到的話是:“這批年輕人真是不行啊!”“真是一代不如一代。”“80後既自私又叛逆。”“我們那一代人第一天上班都是從擦桌子開始的,你們已經夠幸福的了
懷孕水腫”。
等到了這一代,我去高校做講座,才剛剛大一大二的他們已經陷入了焦慮,“已經有同學創業融資了。”“不混社群,以後找不到好工作。”“既不能拼爹,也不能拼顏值,以後怎麼辦
隔空埋線?”
每一代的年輕人遭遇的時代既相同,又不同。不同的是,時代要求的個人素質不一樣,發展方向不一樣。相同的是,當你走出校門,撲面而來的都是挫敗感,都是不公平。
最近看到一個臺灣的視頻,做了一個有趣的試驗——把幾份求職簡歷,同時遞給臺灣企業界的各位大佬,為了公平起見,他們是看不到求職者姓名的,只能看到他們的履歷
邊度做facial好。
第一份求職簡歷A先生,被大佬們公認“成績好,學歷漂亮”。但是,沒有工作經驗,被全員否決。
“這實在不是一份好履歷。”
“我不會用他。”
“最大的弱點就是沒有工作經驗。”
第二份求職簡歷B先生,幹過洗車員、麵包學徒、菜市場學徒,卻只有中學學歷,再次被集體否決。
“他的學歷沒有競爭力。”
“這樣的人,都不喜歡。”
“第一瞬間基本上,就刷掉了。”
第三位求職者C,每個大佬拿到的簡歷都不同,但是每一個都把“C”否決了。
“這份簡歷很普通,29歲才工作不到一年。”
“他每份工作,都是工作一個月。”
“三萬二(新台幣)偏高,她才剛畢業。”
試驗的最後,是大佬們把遮住名字的貼紙撕掉,他們的表情充滿了驚訝、震驚,最後是愧疚、慚愧。
被吐槽“學歷好但沒工作經驗”的A先生,其實是導演李安。他有一個漂亮的學歷,但和電影無關的工作都不想做,寧願當家庭煮夫,一直到33歲之前都沒有什麼工作經驗,直到36歲才開始真正拍電影。
被詬病“打工無數但學歷低”的B先生,是臺灣著名的麵包師傅吳寶春,因為從小家境不好,他只念了中專,為了養活家人,各工種都做過。可是現在,他的麵包店開遍全臺灣。
A和B的真實身份已經夠驚人了,但C的身份不只是驚人,因為每一個都是大佬們身邊親密的人。
被嫌棄“簡歷普通,29歲才工作一年”的C,其實是一位大佬自己最好的兄弟。
“一個月換一份工作”的C,是一位大佬自己從小看到大的朋友家小孩。
而“剛畢業,就要求薪資三萬二新台幣”的,竟然是一位大佬自己家的女兒!
沉默後的大佬們紛紛表示,自己已經陷入經驗主義裏,太容易去給一個年輕人貼標籤,絲毫沒有意識到——一個好生生的人,不是一個簡歷可以完全呈現的。而身居要職的他們,很可能因為他們的
傲慢、輕視、冷漠,就輕易毀掉了一個年輕人對自己的信心。
但這最後的慚愧,又能喚起多少人的同理心呢?又能讓多少年輕人真正意識到,不是社會對你不公平,而是你對自己太隨便。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