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人把竹子丟到火中,以發出的「劈啪」響聲來驅逐年關現世的年獸,稱之為爆竹。到後來,由於爆竹發出的響聲為年節帶來熱鬧的氣息,驅獸的目的反而漸漸不明顯了。
自從宋人發明火藥後,製作爆竹的技術越來越進步,並有人將爆竹綑在一起成串出售,便是現今「鞭炮」的前身。此後鞭炮的花樣不斷的翻新,各式各樣花炮及煙火,將年節的夜空點綴得更燦爛。
曾經參與辭典編撰的前國語會主委李鍌指出,「打炮」是浙江方言,指的就是「放鞭炮」,大陸的漢語辭典也有收錄;台灣則有不同的解釋。故「打炮」一詞在台灣地區沿用至今,代表年節氣氛用品「鞭炮」之使用方式。
而廣義來說,「鞭炮」指的是小朋友喜歡放的鞭炮,而不是指拜拜用的那種一串的鞭炮,種類有很多種,舉凡沖天炮(或稱衝天炮)、水鴛鴦、老鼠炮、電光炮、蝴蝶炮、陀螺炮、電光炮、大龍炮、煙霧彈、仙女棒…等,點上火之後,鞭炮就會爆炸,並發出「boom」的一聲,有的炮還會飛出去的,一般而言放鞭炮都是男孩子玩的比較多,女孩子比較會去玩的是仙女棒,因為它只會產生火花,不會爆。
沖天炮的型式有好幾種,最簡單的就是單發衝天炮,一次點一支,點燃之後直衝上天,末了在天空中爆炸,另外一種是用塑膠做成外殼,燃放之後伴隨尖銳哨音直衝天際的「響笛沖天炮」,有些會爆,有些則不然。另有盒裝連放式衝天炮,常見於廟會或節慶時使用,一點就連續直到放完為止。衝天炮除了拿來玩之外,還可以拿來衝狗及對戰,把衝天炮的小木條整個拔掉是變成了「老鼠炮」,失去了重心的衝天炮只會亂飛,所以點了就要跑,不然被「老鼠炮」咬一口可是痛的很呢!
水鴛鴦和電光炮則可以歸於一類,這兩種炮其實大同小異,差在水鴛鴦點燃之後可以丟到水裡,看著點燃的水鴛鴦在水裡吐煙泡泡,不久之後爆炸,電光炮則是強調其爆炸的震撼感,台長小時候常常拿水鴛鴦丟到大馬路上,看來往的車輛誤闖雷區,或是丟進水泥電線桿中悶爆,也常常分成兩邊,挑起水鴛鴦大戰,誰手上的炮多,往往是勝利者,當然,台長一直都是。
還有一種不得不提的就是「蝴蝶炮」,這種炮的本體和衝天炮沒有什麼兩樣,但多了翅膀,價格也是衝天砲難以望其項背的。「蝴蝶炮」在點燃後會伴隨七彩火花以旋轉之姿不定向衝上天際,所以點然之後必須往反方向跑,不然遭致「蝴蝶吻」可是要回家偷敷醬油的,而飛上天際之後也因為翅膀的空氣阻力大於木條,所以「蝴蝶炮」往往飛行高度不超過二層樓便香消玉殞,消失於暗夜之中。和「蝴蝶炮」相似的還有「陀螺炮」,這是一種在塑膠陀螺的一邊放了一個沒有尾巴的沖天炮,點燃之後噴出七彩火花在原地旋轉,待火要燃盡之後只剩無盡的旋轉,由於這種炮不會爆炸,因此老少鹹魚,啊~打錯字,是老少咸宜。
「大龍炮」大龍炮有很多種版本,台長玩過的大龍炮其實就是高空煙火,點然之後爆炸聲在近距離聽起來極驚人,接著一枚煙火飛向天際,高空爆炸之後趨向平靜。
「煙霧彈」這種炮台長就不得不大書特書了,這是一種小小的球體,上頭有一小截點火用的火藥芯,點燃之後會不會產生太多火花,也不會爆炸,只會由點火芯的小洞口發出極臭煙霧,適合用來擾亂敵軍視線或是產生欺敵之效,怎麼說欺敵呢?記得有年過年在台東外婆家玩,那時是晚上,台11線也尚未拓寬,家家戶戶外面都有個小院子,小孩子都是在院子中玩,那時我們一直把水鴛鴦往路上丟,但經過的車輛實在是太少了,就覺得無聊,便往對面的院子丟去,台長隨手拿了一顆煙霧彈點了就忘我的往對面丟去,好死不死對面那一家的大門並未全部緊閉,大抵留下了一尺寬可能是為了流通室內空氣吧!當煙霧彈丟出時台長驚覺一聲「不好了」!果然,煙霧彈點燃冒煙後直衝門縫,往對面家裡狂奔而去,結果對面的阿公突然爬著衝出來,媳婦兒也扶老攜幼往外衝,大叔也大喊「快要爆炸了」!我們小孩當然是笑到沒力,且大過年的不能打小孩,只挨了一頓刮,沒事!但從此之後台長終於體悟了「煙霧彈」超級好用之處,嘿嘿~
「仙女棒」嚴格來說並不算一種炮,只是一種纏附火藥的一截小鐵絲,點燃之後產生絲絲火花,可以在地上寫字,但因為缺乏震撼聲光效果,男孩子通常不太玩這種炮,但為了泡鄰家女孩,列入必買項目之一,效果很好喔!
除了這些炮之外,台長小時候還常常虐待動物,比如說把狗抓來,在狗尾巴上綁上小串連珠炮,點燃之後便見小狗帶殺聲狂奔而去,後來只要看到我們這群小霸王,便會自動走開!還有一次,我們抓到一隻老鼠,因為是家鼠不是田鼠,不能烤來吃,所以我們把這隻老鼠放到一個大紙箱中,隨後在指箱中放入各式鞭炮,再點燃一支響笛沖天炮從紙箱的透氣孔中放入,經過一連串煙霧及爆炸聲、響笛聲之後,台長和同伙把老鼠倒出來,果然,七竅出血,四肢朝天抖動,向老天爺報到去了,於是草草挖了洞將這位為我們壯烈犧牲的老鼠大哥埋葬,到現在台長還每年過去憑弔這位偉大的烈士。
話雖如此,各位看倌還是不要偷學台長的部數,教壞大小,而且現在對面住的人是誰也不知道,等下煙霧彈丟進去明天換你家被丟汽油彈!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