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可是一門大學問,台長相信每個人在計劃理財的時候,多半都懷著一個忐忑不安的心,深怕錢不夠存,日後生活不容易;又怕投資失當造成虧損,存不到心裡頭預期的數字。我們該如何才能找到一個好的方法,來達成自己的理財目標呢?
「理財沒有捷徑,一夕致富終究是機率微乎其微的天方夜譚。」沒有任何一個投資工具能夠做到完全沒有風險,但是我們可以透過管理和監督的方法來降低風險:首先做好風險規劃,有計劃地分散風險,然後自律得催促自己來長期投資,才能夠達成一個可預測的長期投資結果,提高成功的機會。
正所謂「人不理財,財不理你。良好的投資理財計劃,一定是經過事先仔細的規劃,再加上持續不斷地執行,最後才能得到一個令人滿意的結果。」而在進行投資理財計劃之前,首先要做的,便是了解您的「資產配置」策略。
何謂「資產配置」?
在一份著名的研究報告中指出,影響投資報酬最大的因素就是「資產配置」,影響程度高達91.5%(資料來源:Brinson, Singer, Beebower Study, Financial Analyst Journal, 1991/02)。
什麼是「資產配置」呢?簡單來說,就是將資金分別投資到各種不同的資產類別,經由長期持有及持續投資來降低風險,以達到預設報酬的一種投資組合策略;其基本概念即為:「在風險理財與無風險理財之間求取平衡」。資產配置以系統化分散投資的操作方式來降低投資風險,並在個人可忍受的風險範圍內追求最大報酬。
資產配置的最主要目的,並不在追求資產的最大化,而是降低投資的最大風險。因此,如何精準地挑選投資工具、審慎評估各種投資風險(包含個人風險承受度)、掌握適當的投資時機、長期且連續的投資計劃……,都是民眾在做資產配置時應該考慮的因素。
資產配置七步驟
那麼,如何在個人可承受的風險範圍內,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資產配置及投資組合呢?以下有一些簡單的步驟,可以提供給您參考:
第一步:分類。先將平常的理財標的,簡單區分為「風險理財標的」與「無風險理財標的」。所謂的「風險理財標的」有:股票、基金、互助會、不動產、外匯、期貨、不保本的投資型保險等等;而「無風險理財標的」,則包括銀行存款、公債、國庫券、傳統型的儲蓄險、保本型的投資型保險等等。
第二步:分配。依照自己的年齡、投資屬性、市場狀況等因素,決定將多少的資金比例配置到風險理財標的與無風險理財標的中。如35歲以下的六、七年級生,因為還有很長的職涯生活,所以適合積極性的規劃(30﹪股票、20﹪基金、20﹪傳統保險、30﹪不保本的投資型保險);而35歲以上、65歲以下的四、五年級生,則介於保守與積極之間(20%股票、20%基金、20%定存、20﹪傳統保險、20﹪保本型的投資型保險);65歲以上的二、三年級生,因為經不起任何失敗的投資計劃,必須以保本為首要原則(10﹪股票、20﹪基金、20%定存、30%傳統保險、20%保本型的投資型保險)。
第三步:進場。選擇適當的時機進場,投資風險理財標的;而無風險理財標的的投資計劃,則是愈早開始愈好,因為可以創造時間的複利價值。
第四步:修正。隨時檢視投資績效,並適時依財務狀況修正資產配置計劃。
第五步:轉投資。將無風險理財標的所創造出來的利息或年金進行轉投資,此時可以重複選擇風險理財標的或無風險理財標的。
第六步:評估效果。如果風險理財標的與無風險理財標的都有獲利,則這種資產配置計劃又會產生「交叉獲利」的錢滾錢效果;反之,如果風險理財標的虧損了,但至少無風險理財標的已經做好了保本的萬全準備,日後也會有利息或年金的收入,對於整個投資計劃而言,也可達到風險平衡的目的。
第七步:附加價值。最理想的資產配置計劃,必須涵蓋保險商品,尤其未來成為保險商品主流的「投資型保單」,不但兼具理財的功能,也有強大的風險保障效果,這就是保險的附加價值。
最後,台長提醒大家,千萬不要訂定不切實際的理財目標,「因為目標不容易達成,計劃執行也就不容易貫徹。」沒有人會計劃失敗,但大部分的失敗,都缺乏適當的計劃或是管理失當。您的未來要過怎樣的日子,全都靠您事前有沒有準備;有了周全的準備,就要有適切的管理計劃,如此一來,未來希望享受優質的生活,也就不是困難的夢想了。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