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五千年文化歷史積累,卻被近代的一種政治意識形態切斷了,於是就像安哲電影中的尤里西斯一樣,遊走於荒謬和落寞之間凝視過去。
Theo Angelopoulos(1935-2012),安哲羅普洛斯是台灣的翻譯,他原名為Theodoros
Angelopoulos,出生於希臘雅典,他的名字幾乎成為了希臘電影的代名詞,他用影像凝視着希臘的近代史,凝視着巴爾幹半島的迷霧。而他的身世與電影風格亦可以輕易地在網路上找到。
看到安哲電影中的人對其家族、歷史的眷戀,總是有點格格不入,我們好像對於這種無法割捨的連繫,又愛又恨。
就在2012年1月24日,因為一次交通意外,安哲羅普洛斯這個名字從此成為了電影歷史上一個座標,藝術的歷史通常只會記住導演與作品,但我們卻不會忘記他電影中的配樂師與攝影師,以及那些憂傷的演員,亦可以預視今年內在全球各國都會回顧安哲的電影,重新凝視他的電影與生命歷程。
因為我們重視自己的記憶,而記憶本身又是一種文化力量,那一整代電影人的集體回憶,就坐在破舊的電影院看着那些空白的光影。
於2012年2月1、3、10日,在世界地圖上並不顯眼的澳門境內,在一間名叫「拍板視覺藝術團」會址的地方,分別放映了《霧中風景》、《尤里西斯的凝視》及《永遠的一天》,以懷念安哲羅普洛斯,雖然只是光碟的放映,並沒有底片的純粹與溫度,但卻是一次奇妙的旅程,我們所懷念的並不只是慨嘆詩人被命運帶走了,而是一次對自身的虔心的叩問,因為那是每一個主體存在所承載的歷史和文化。
每一位電影系學生都會被迫看他的電影,學習其中的詩性與影音之間的契合關係,討論其中的劇場性、電影性、文字性與張力之間的撞擊。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