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除了掃墓以外,還有相關的習俗或活動,在民間流傳著。郊外踏青是許多人喜好的活動,古人過清明節,除了緬懷先人以外,還利用這春暖花開的時節,到郊外去踏青。聞名中外的「清明上河圖,就是描繪宋人清明踏青的景況。
清明節也稱為秋千節,自古就有盪鞦韆的遊戲,大家同樂一堂。一直到今天,臺灣地區的廟宇,仍然有延續這種古風的,每到清明時,舉辦盪鞦韆比賽,除了出賽者以外,觀眾人山人海的,熱鬧非常呢!
而清明掃墓盛行以後,民間將清明與中元及十月初一,訂為三大鬼節,在這一天要插戴柳枝來避邪。這是受到佛教影響的習俗,源自觀世音菩薩的手持淨瓶柳枝,在習俗上認為柳有驅邪的功能,因此插戴柳枝成為清明春遊的另一特色。
唐玄宗時,發展出清明吃蛋的習俗。也有在清明畫蛋的,用茜草汁畫圖案在蛋殼上,過些時間剝開蛋殼,花紋仍然留在蛋白上,非常的美麗好看。
臺灣的清明節,民間周鼠麴草做「清明粿」,用來掃墓祭祖。將田野間野生的鼠麴草,採摘後曬乾搗碎,加入糯米中製成粿,綠中帶黃的顏色,看來就引人垂涎,。也有用紅龜粿一起來拜的,表示這是重要的節慶之一。
小朋友!清明時節,好好運用假期,去體會這個民俗節日的意味!
所以~~記得4月5號是清明節喔~~它的由來是來至於清明上河圖
它是史上最長的一幅畫 我有自己全部攤開 它可以從我家客廳拉到廚房
還不夠長可以拉~~所以~~~很嚇人對吧?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