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6-23 17:32:54| 人氣282|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縣道173之旅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6/24日是勞工及老人學會的會員聯誼活動,參訪的是縣道173附近的景點,首站來到龍潭的聖蹟亭,創建於1875年至今有120多年的歷史,現在所見到的聖蹟亭是1925年重修後的景象,可以說是全臺灣面積最大、規畫最完整的惜字亭。其具備建築群與景觀的室外祭祀空間,是非常珍貴的文字祭祀古蹟。
  今日所見之聖蹟亭緊臨馬路,實因近年來因為道路的拓寬,雖然有許多的爭議,但部分庭園終究被截去一塊,形成今日的景象。
  聖蹟亭具有一組完整的對稱園林空間布局,它具備了外門、頭門、中門及爐體壇臺的建築景觀,是屬於開放式古蹟,可供民眾自由參觀。
  惜字亭在整體佈局採中軸對稱的方式,有亭身、中門、頭門,其外觀有如小塔一般,其大致的結構分為爐頂、爐體、台座、紅磚護欄、壇、台等結構,其整個結構非常的講究,崇敬之心不禁油然而生,這也是龍潭人愛護文字的表現。


龍潭乳姑山大北坑崩崗下的大江屋係一間古色古香的百年老屋---大江屋,起建於清光緒29年(日據時代明治二十六年),佔地千坪,全屋之樑門窗所需之材皆以人力的方式採自大漢溪河壩裡的的一稞大樹,地面及地基所用之石材超過1500塊以上﹑歷經五年完成,風水觀之型式為五虎下山。江家的大屋建成後,正廳有三間,東西廂房的內廂各五間,外廂房各六間共二十五間,內院由圍牆與外庭區隔,整體外觀十分雄偉。
  位於龍潭鄉大北坑的江家古厝「濟陽堂」,一堂四橫屋,典型的客家傳統建築,已有一百四十多年的歷史。早年先民離鄉背井渡海來台,總是對祖先的遺訓銘記在心,這樣飲水思源,慎終追遠的精神,可由這些古厝的「堂號」一覽無遺。
  江家祖籍廣東梅縣,19世祖渡海來台,選擇現今江宅下方谷地落腳,綿延子孫後代,附近居民以江姓為主,歷代務農,是典型的耕讀世家。大廳牆面是特由大陸的匠師陳建所畫的水墨圖案,門面上傳統裝飾圖案多具有教化功能,白節窗格、大石板、燕子磚、檜木建材等處處可見到江家當年顯赫的情形。至今,古厝保持的很完整,是很珍貴的文化遺產。

龍潭三水水土保持戶外教室,成立於民國八十六年,不但水土保持設施完善,還有二座超大型農塘,藉以疏導地滑治理區的地下水,除可安定排洪,更是民眾垂釣的好地方。
此外,水土保持區在本區精心打造的富麗農村,除了讓區內生產運輸更為便利之外,景觀優美的青翠茶園和寧靜的環境,更改善了茶農生產和居住的品質,吸引都市人口來到這裡休閒活動,體現生活、生產、生態合一的境界;來到這裡,可體驗淳樸的農村生活環境、可走步道健身,或是在公園悠閒徜徉,是民眾郊遊烤肉、野餐、踏青、健行、垂釣或露營的絕佳選擇
橫崗背位於桃園龍潭鄉八德村聖亭路旁,因為與聖亭路以一條長約一公里的橫崗相隔,故在地人將橫崗背後的聚落稱為「橫崗背」。而橫崗背也是知名文學作家馮輝岳先生的故鄉,而馮輝岳先生也慨允提供其早年居住之紅磚老屋作為設置「橫崗背文化館」使用,除收藏在地社區文物、影像以及文件資料之外,透過空間規劃與整理,文化館以作為在地住民之公共文化空間為首要考量,並提供作為外地民眾認識社區的核心示範點。藉由空間規劃、讀書會、大家來說村史、導覽志工培訓、電影放映、社區文物影像展…等計畫之實施,營建以橫崗背社區為核心之文化聚落,喚起住民久藏之人文記憶,進而重新凝聚在地住民之聚落情感,並形成社區意識,社區自主與成長提供堅定的能量基礎。
一天的行程最後來到新埔香沁堂,是一個古老的老齋堂,早期甚負盛名,因爲子孫爭產而日漸沒落,看到以往老照片的盛況,不禁令人感嘆,到底是世俗的錢、產重要,還是修行爲眾生重要的,值得大家深思。
茶葉改良場因為時間的關係,匆匆走過,希望改日在專程去拜訪。
感謝大家的共襄盛舉,地方文化需要更多有心人的參與,愛台灣不是一句口號,大家一起加油。

台長: 社德
人氣(282)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Tina
愛台灣就是付諸行動愛鄉土進一步深入社區
美麗家園就在你我的一顆心---加油----好棒好棒
縣道173之旅喜歡地方文化餉宴
2007-07-02 23:41:24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