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拿大,
從baby 6個月~3歲可以参加所謂“嬰幼兒托兒所(infant toddler group)" ,
3歲~5歲可以参加半天式的“學前班(pre-school)“或是全天式的“學前托兒所(pre-schooler day care)“,
Anna在16個月的時候参加了infant toddler group,
當時她在班上是第二小的,
一個班有8個孩子,配兩個老師(加拿大規定3歲以下的小孩跟care provider的比例是4:1),
到現在Anna是2歲5個月,目前是班上最年長的。
在這段期間,
Anna從“小妹妹“的角色一步一步的升級為“大姐姐“的角色。
一開始的Anna一般都是在旁邊觀察其他人的行為,
我想除了年紀比較小以外,
語言也是很大的關鍵,
因為我們在家80%講中文,而他在托兒所100%接觸的是英語的環境,
讓Anna有時候跟老師說中文卻沒人聽得懂,
而造成某一段期間有點不敢說話。
現在的Anna開始懂得什麼時候用英文及什麼時候用中文來對應,
而且在班上又是年紀最大的孩子,
常常可以看到Anna幫小baby們拿奶嘴,拿被子,拿牛奶,
開便當盒,或是聽到小嬰兒哭得時候所表現出的擔心的表情及動作,
若不是大姐姐,至少也算是個小姐姐?!
老師曾經跟我提起過,
通常小朋友都會經過這樣的變化,
等到Anna進如3-5歲托兒班時,
可能又是要經歷類似的一斷變化~
在安全的情況下讓孩子幫忙是最好的交流及培養孩子自信的方法之一喔!
當Anna在2歲剛過的時候,
我記得她的暴力行為是特別喜歡推同學,
常常看到其他小朋友被她推倒在地卻也不敢吭聲(我想畢竟他是大姐大?!)
但是經過一位非常好的代課老師細心教導後,
小朋友們都學會“Gentle touch",
Easter老師的“溫柔撫摸課程“帶來了可愛的小老鼠及大棕熊玩具,
以玩具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小朋友們輪流溫柔的撫摸小動物,
Easter老師說,除了讓她們學會控制小肌肉的力氣以外,
也讓她們了解跟朋友之間要溫柔的相處,
而Anna在學會Gentle touch之後也再也不推人了!好棒!
在這段期間,
每次Anna being gentle的時候,
我都會給她一個kiss或是擁抱,
而且口頭上誇奬她,
而我也可以感覺到Anna為自己能做到“溫柔“而感到很驕傲!
最近,
Easter老師在教她們“聽話“能力,
例如出去外面散步一定要手牽手,
這個對這裡的學生很重要,
因為這裡的的托兒所老師都會帶小朋友出去散步,
嬰幼兒托班的小朋友是坐娃娃車出去散步,
不過3-5歲班可是大家手牽手出去散步的!!!
老實說我覺得有點可怕...
不過這邊的高中生也都會在馬路上跑步,
所以我想培養他們在群體活動時不要脫隊對他們來說也是很重要的一節課。
聽說,
3-5歲班級裡,如果出去玩叫不回來的小朋友他們叫做“run away kid"--(落跑仔)
老師都會特別不喜歡,
所以要好好培養聽話能力!
Anna在老師教之前的一段期間,
我們出去散步的時候,
已經開始露出一點落跑仔的尾巴,
有時候我跟他說那我走了掰掰她甚至還跟我說掰掰,
直到我走了躲起來她也不會來找(嗚....)
老師教我,
以後出去或下車之前先跟Anna說,
Anna, 現在我們要下去散步,
不過我們要手牽手,有沒有聽懂?
如果Anna下了車又想落跑,
就要稍微用力拉她一下並提醒他說這樣不行!
當天聽說老師就帶著她們在校舍後面的小草皮練習,
而我馬上也跟上以同樣的方式來對待她。
除了出去散步以外,
看卡通前,或是去玩大型遊戲(溜滑梯盪鞦韆之類)都會這樣跟他說,
而效果也非常好,
不到一個星期的時間,
Anna已經很習慣出去要跟媽媽牽手,
就算稍微放開手也不能跑在媽媽前面了~
當然這其中除了規矩明確以外,
也帶有很多口頭誇奬。
一個懂得教孩子的老師非常難得,
可惜Easter只是個代課老師=(
除了老師好以外,
父母也要花很多心思來教孩子,
最近Anna常被同一個小女孩咬,
這一個月來已經咬3次了,
第一次我馬上教Anna說以後要是同學過來咬她或是欺負她,
他要跟同學說“No,xxx stop, please!",
所以Anna練習了1個多星期同時也抱怨了一個多星期的咬傷,
不過今天又被同一個孩子咬了兩大口,
一個有牙印,一個有淤血,
老師說這個小朋友最近情緒特別不穩定,
不過不能因為在這個兩歲不穩定的階段就放任她這麼做,
所以還是給了這個小朋友很嚴厲的斥責跟“冷靜時間“(time out)。
我在想,
面對這樣的事情到底應該要教孩子怎麼做?
老師看到的時候當然會處理,
不過在孩子的第一反應到底要怎麼樣呢?
我不希望Anna暴力的反擊,但也不希朢Anna未來成為被霸凌的懦弱對象,
更不希朢以後有這樣的事也不敢跟大人說,
最好還是能了解對方的家庭到底發生了什麼事讓小孩有這樣的情緒反應,
家庭的對孩子的社交能力培養真的也是佔著很重要的角色呀!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