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修身養性,也為了填補很久沒好好讀一本書的罪惡感,年前特地上博客來精心採購幾本書,《燦爛千陽》就是其中一本。怎會知道《燦爛千陽》?又要拜PTT鄉民之賜,感謝某位跟阿富汗男性交往的CCR板友大力推薦,才有緣在茫茫書海中認識它。
乍聽《燦爛千陽》,跟本人一樣太久沒看書的人可能沒啥印象。但提到同作者前部作品《追風箏的孩子》,就有印象多了吧!兩本書都是以阿富汗世界為舞台的暢銷作品。不免俗先來內容簡介。摘自日本Amazon(
http://0rz.tw/ZFwdw),順便練習日翻中。
↑日文版封面↑
不在世人祝福下誕生的瑪黎安,與母親共同生活在一間簡陋小屋。父親每週都帶禮物來探望瑪黎安,卻無意讓她跟其他兄弟姐妹見面,也不曾帶她到自己經營的電影院。某天,瑪黎安突然造訪父親住所,打開那扇大門。然而,她卻渾然不知這是悲劇的起點…。此後,瑪黎安的人生儘是黑暗圍繞。二十年後,她與聰慧的少女萊拉相遇,兩人之間產生動人羈絆。儘管遭受阿富汗的動盪歷史無情翻弄,女性依然堅強生存的姿態令人動容。榮登2007年全美年度暢銷書第一名,《追風箏的孩子》作者又一傑作長篇。
既然是暢銷書,專業書評交給別人,茱蒂桑在此分享流水帳感想。
★掛保證的好讀易懂
首先,暢銷書作者果然不是省油的燈,Khaled Hosseini是個說故事好手,文字具備所有引人入勝的因素,節奏緊湊、畫面豐富、親情友情愛情交錯、以及對人物心理的精準描寫。茱蒂桑本想好酒沉甕底、每天翻一點慢慢追,最後還是跟讀《哈利波特》一樣,起了頭就像失心瘋,迫不及待想直衝結局!在此也推薦給各位姐妹,不必擔心對阿富汗不熟或沒興趣,看下去就對了。
★妳夠格當女人嗎?
重點之二,是書中女性的強韌。雖非真人實事改編,但以作者背景推測,此人一定有過無數次直接或間接的見證,可信性相當高。書中的瑪黎安和萊拉,只因背負生在歧視女性世界的原罪,無論精神或肉體都承受無盡苦痛。其實或多或少都耳聞過這類宗教信仰或風俗,卻不曾深入了解,透過《燦爛千陽》,才讓茱蒂桑有了感同身受的機會。關於主角受虐部份,一方面佩服作者描寫得如此歷歷在目,一方面也不忍再看第二遍。舉例一段場面:
為逃離家暴成性的丈夫,瑪黎安和萊拉帶著孩子冒險出走,眼看就要成功,千均一髪之際還是被遣送回家。想當然,兩人又得面對一陣狂風暴雨,渾蛋丈夫把兩人隔離,先拿較年長的瑪黎安開刀:
「樓下,拳打腳踢開始了。聽在萊拉耳裡,這些聲音是按部就班,令人熟悉。沒有咒罵,沒有尖叫,沒有哀求,沒有吃驚的喊叫,只有有條不紊的出拳與挨打。只聽到某種堅硬的東西反覆打在皮肉上『啪啪』的聲音,某種東西、某個人砰一聲撞上牆的聲音,還有衣服撕裂的聲音。偶爾,萊拉會聽到腳步急奔、一語未發的追逐、家俱翻覆、玻璃破碎,然後,啪啪聲又重新開始。…(略)樓下,奔跑和追逐終於停止了。現在,聲音聽起來像是木棍不斷搥打牛肉。」(P240)
OMG,再看一次還是痛。這是一種無法言喻的悲哀。從開始就不被視為平等個體、無尊嚴可言的悲哀,以及身為女性、在生理構造上注定屈居弱勢的悲哀。男尊女卑的不平等,大多時候就像瑪黎安母親所言,
「現在就好好學會吧,我的女兒:男人問罪的手指找到的永遠是女人,就像指南針的針永遠指向北方。永遠都是這樣。牢牢記住吧,瑪黎安」(P9)。
讀到這種場面,總會讓一天到晚嚷嚷這也煩、那也煩的茱蒂桑覺得,這才是最原始的恐懼,為小情小愛苦惱的人實在有夠遜。《燦爛千陽》描寫兩個女孩成長為女人、人母的半生,間接穿插阿富汗的政權交替史(我承認歷史部分always沒認真看....:P),看著書中人物受盡苦難,我幾乎要懷疑,生在阿富汗,一但脫離童年時代,人生似乎就開始變黑白,還是無止盡的黑白。既然人生只剩下苦痛,又非得堅持活下去不可?雖然作者不吝揭露人性醜惡面,但在瑪黎安和萊拉身上,能看到其中一個答案就是人世間的「小情小愛」。瑪黎安對父親的愛、萊拉對初戀情人和孩子(即使是跟渾蛋丈夫結合之下的產物)的愛、瑪黎安對萊拉孩子視如己出的無私之愛、瑪黎安和萊拉之間的動人友情。這些愛都是支撐她們往前行走的力量,即使「愛」有時如此脆弱易碎。女人看似柔弱,但與生俱來的母性,卻讓她們選擇相信愛人及被愛,因此造就不輕易向命運低頭的強韌。
舉萊拉為例,相較於一路坎坷的瑪黎安,出生於小康之家、甚至有機會接受教育的她,對於日後的命運弄人,心理層面上必定有更大衝擊。書中描寫到因戰亂影響,萊拉在丈夫拉席德脅迫下,不得不將女兒送往收容機構,還必須冒著生命危險才偶有探望女兒的機會。某天,帶著被丈夫毆打的疲憊身軀,萊拉終於又有跟女兒見面的機會。一邊回應女兒的童言童語,萊拉心中忍不住想,
「兩天前,拉席德揮拳揍掉了她的兩顆下門牙。在媽咪和爸比還沒去世,她的生活也還沒天翻地覆之前,萊拉絕對不會相信一個人的身體在承受這麼多、這麼狠毒、這麼家常便飯的拳打腳踢之後,竟然還能動得了。(P301)
一切的一切,都讓茱蒂桑讚嘆:女人真偉大。
★敬我們美麗的友情
除了讓茱蒂驚心動魄的暴力場面,我很喜歡瑪黎安和萊拉之間的動人情誼。在命運之神捉弄下,兩人先後下嫁席拉得。兩人如何從陌生到熟悉,甚至是無可替代的生死之交,就請各位姐妹自行閱讀。只能說,在這麼愁雲慘霧的世界裡,更襯出兩個人的友誼是如此美麗而聖潔,尤其看到一輩子飽受苦難的瑪黎安卸下心防,跟萊拉在月光下喝茶聊天時,內心真的有種「よかった~」的感覺。
故事後半段,初戀情人奇蹟似的再現身,又引起一次暴力場面,一向逆來順受的瑪黎安為了拯救情同姐妹的萊拉,從背後奮力一擊-她親手結束幾十年的夢靨,拉席德死了。萊拉終於能與初戀情人團聚、也希望帶著瑪黎安投奔自由世界時,瑪黎安拒絕了。最後,瑪黎安被判死刑,結束生命。書本尾聲,萊拉重返阿富汗教書,跟初戀情人孕育出新生命。
「萊拉走回教室前方的書桌時,想起前一天晚上吃晚餐的時候,他們玩了一遍又一遍的取名遊戲。…(略)但是,他們討論的只有男孩的名字。因為,如果是個女孩,萊拉已經想好名字了。」(P383)
不得不說,這不是創新寫法,卻是令人有掉一滴淚的衝動的結語。為孩子取某人的名,絕對是為對方致上最高敬意的方法之一。
打到這裡,茱蒂桑也累了。沒有Anita的生花妙筆,也懶得去想論文式的有力結尾。我只想說,看看別人,想想自己,珍惜目前有的一切,或許人生也沒這麼糟,而小情小愛也可能累積成偉大的力量。順道一提,看完這本書,茱蒂桑還問了周大慶有關展望會認養兒童的訊息(雖然有無疾而終的趨勢...)。とにかく、読書はいい趣味だよ、みなさんもぜひ《千の輝く太陽》読んでみましょ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