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Sideways》 Alexander Payne
為什么排第一呢?我其實也很難說出理由。就像我不熟悉《Sideways》里的Pinot ,喝過,真的很好喝,但恕我無法形容它的好。也不了解那樣的中年心境。可是那樣屬于男人之間必須離開現實去什么地方上一堂人生的課來了解什么的一段故事,看了就是會有感動。喜歡的,還有Paul Giamatti這個作家的掙扎。還有可愛的Sandra Oh。噢當然還有那段Virginia Madsen用酒比喻人生的話,簡直是電影里的經典語錄了。
Maya: 「How it’s a living thing. I like to think about what was going on the year the grapes were growing; how the sun was shining; if it rained. I like to think about all the people who tended and picked the grapes. And if it’s an old wine, how many of them must be dead by now. I like how wine continues to evolve, like if I opened a bottle of wine today it would taste different than if I’d opened it on any other day, because a bottle of wine is actually alive. And it’s constantly evolving and gaining complexity. That is, until it peaks, like your are 61. And then it begins its steady, inevitable decline.」
02. 《Grizzly Man》荷索
在墨爾本的歐洲大師影展上僥幸捉住的最后一部電影。看得極為不安。荷索重組了Timothy Treadwell生前拍下近100小時的影片footage。他沒有英雄化,也沒有直接譴責Treadwell,也并沒有透露出對灰熊的愛心。這不像任何一部我看過的紀錄片。當荷索在影片里發表了他對Treadwell瘋狂行經的看法時,「I have seen this madness on a movie set before. I have seen human ecstasies and darkest human turmoil.」,電影院里有人笑了。我也笑了。因為知道荷索以前拍片的狂熱。關于持槍威脅演員拍戲的傳說,你聽過沒有?
03. 《Broken Flowers》Jim Jarmusch
喜歡的理由,已經說了太多。可以回想那么久的電影,可以重復看有不同感受的電影。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joshua/3/1263416056/20060116112154/
04. 《Pride & Prejudice》Joe Wright
聽夜旅行說他的朋友說BBC版的《傲慢與偏見》拍得更好。我沒看過,也沒讀過Jane Austen的經典著作。可是這部《Pride & Prejudice》給了我一種久違的看電影的美好感受。那種你只能在這樣的故事背景中尋獲的美好。比如當年電視看的《Anne of the Green Gable》或電影《A Room with A View》、《Sense & Sensibility》及《Emma》。故事中的人物都如斯善良,連喋喋不休的Brenda Blethyn及霸道的Judi Dench都可愛。也許是原著精彩,電影似乎企圖心也不大,可我難得帶着滿滿喜悅看完。如斯純粹的美好,現實里,找不到。
05. 《My Generation》No Dong-Seok
其實去年看過最出色的韓國電影分別是《綠洲》與《殺人記憶》。演技與劇情都非常精彩(尤其《綠洲》文素麗的演出簡直精湛得嚇人)的作品,絕對可以入選首三名。后來割愛是因為兩部都不是近兩三年的電影。《My Generation》是在新加坡電影節觀賞的,低成本的制作保留了純樸的粗糙感,卻襯托出落魄年輕人的悲愴,看男女主角一步步陷入無望的絕境,我記得那是我在影展上感觸最深的一個晚上。
06. 《Our Music》高達
大師就是大師。《Our Music》里地第一部分的「地獄」里單憑照片就撼動人心,「煉獄」里各種不同的辯論,到最后的「天堂」美得如詩的境界,完全展現了高達的大師手法。虛構或真實,劇情片或紀錄片,高達沒有給我們答案。他讓我們自己去思考。
07. 《Million Dollar Baby》Clint Eastwood
買了DVD卻一直遲遲未看的電影。或許是題材的緣故。后來幾乎是為了看而看了。一聽到Morgan Freeman的口白,就像當年看《逃御天才》般深深入迷。鏡頭運轉間,悲情的故事難得收放自如,Clint Eastwood講故事的功力愈來愈高深了。
08. 《最好的時光》候孝賢
終于等到舒琪不再拍香港那些爛片,好好演戲了。真好。拍的最美的是《青春夢》,雖然候導是重述自己的年輕情事,可挑剔為創意不足。倒是在想,要把時光拍成那樣,需要怎么樣的心境跟功力啊?
09. 《Melinda & Melinda》Woody Allen
差一點忘了去年這部Woody Allen的作品。Chloe Sevigny與黑人鋼琴家的邂逅太迷人,幾句對白「欲望」得可以,搶去了分飾兩角的Rhada Mitchell不少神采。Woody Allen恢復當年勇,讓人更期待被喻為與他的經典作品齊名的新作《Match Point》了。
10. 《Tropical Malady》Apichatong Weerasethaku
看完后被震撼得久久不能言語。一個愛情故事、一部電影可以被拍成這樣,你沒有辦法不佩服Apichatong的創意與勇氣。無從言傳,這是一部你必須自己去看去,自己去詮釋的電影。看不懂也沒關系,震撼就足夠了。還沒看過他的前作《Blissfully Yours》,聽說更詭異。要命。
11. 《The Hitchhiker’s Guide to the Universe》Garth Jennings
開端的一群海豚就讓我跟朋友在電影院里笑得完全失去儀態。英國式的幽默,發揮得淋漓盡致。沒看過原著,也沒看過電視版,所以沒有預期的負擔,看得有夠盡興。對了,我最喜歡那大頭憂郁機器人了!
12. 《Bad Education》艾慕都華
因為是Almodovar。雖然我還是比較喜歡之前的《Talk to Her》,或他早期更瘋狂更肉欲的作品。可是每個導演來到不同的年齡心境就會拍出不同的東西,《壞教欲》是深沉的。
13. 《愛神:手》王家衛
雖然只占愛神的三分之一,卻是愛神最精彩的一部分。鞏俐的神采不止懾服了張震,也降服了我們。(當鞏俐喝一聲「脫」時,有沒有人差點忍不住脫下了褲子?)金馬獎莫名其妙將《愛神:手》放在短片組,實在委屈了鞏俐啊。
14. 《I Heart Huckabees》David O Russell
是不是要探討的人生課題太深奧呢,抑或是野心太大結果變得空洞,我看了其實沒有太多感觸。可是這些小品里常會讓演員有脫胎換骨的精彩(好比去年另一部《Life Aquatic with Steven Zessou》,算是這15大的遺珠),Jude Law跟Naomi Watts都是我喜歡的演員,還請到變態鋼琴老師Isabelle Huppert來搞亂,好玩。
15. 《2046》王家衛
沒有多大驚喜的王家衛,但《2046》卻像是一場回憶的儀式。或許戲份不多,但看到劉嘉玲你怎么能不想起昔日的Mimi呢?那時年輕輕佻的她在梯級上旋身跳舞……。回憶仍然美,雖免不了耽溺。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