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回頭看了一下被浪花掏盡的楊慎,
於是又google了一次《大禮》之議,
這個關於「該稱呼老爸的兄弟為:爹或者伯父?」的往事,
以及所謂《嘉隆萬改革》,所以我就來複習一下.....
《大禮》之議的google大神膜拜筆記:
嗣統或是嗣繼?
這當然是《大禮》之議的核心爭議,
但絕不是最重要價值。
這可是廷杖染血的權力鬥爭啊。
朱厚熜以十五歲的稚齡承大統,
有能力和心機佈下這張網讓內閣鑽嗎?
以結果論,他還真行。
從一開始,他就抓了《武宗遺詔》的漏子,
拒絕的以藩王之禮入京,而是在京郊行殿接勸進禮後,
方入京直接進行天子即位禮(注1),種下《大禮》之議的引子。
真的很不可思議啊。
也許在我們這個時代,
虛歲十五歲的國中生就是熊孩子一個,
但在那個年代裡,似乎很不一樣?
興獻王是朱厚熜的老爹,
十二歲封王,十九歲便就藩的宗室王爺,活了四十四歲才死,
也就是說他在自己的藩地上經營了二十餘年;
我並沒有查到太多描述興獻王的材料,
或許他是一個真正的閒散王爺,
但也可能是一個很懂得雌伏的宗室。
據說朱厚熜小時候身體不太好,不能常常追趕跑跳碰,
所以他比較喜歡看書,少年老成。
又據說十三歲的朱厚熜在給老爹治喪與服喪期間,
把自己家裡和產業都打點的妥妥當當,
十三歲的小鬼打理一大片的藩地,而且搞的超棒的?
這是妖孽吧?
竊以為興獻王還活著的時候把朱厚熜教的不錯,
死了之後又給他留了一屋子的幕僚,
當然他兒子不是什麼廢材,所以後面才有那麼多事。
朱厚熜的父喪未滿,就被徵招去當皇帝了,
於是他的幕僚也妥妥的開啟了高階職業者的就職任務(X)。
《大禮》之議斷續進行了三年,
最後由皇帝獲得了全面性的勝利。
壓倒前朝老臣之餘,也充分的利用了楊庭和謀權的私慾,
先讓楊庭和去撕他的老對手們,陛下默默收攏勢力,
待到羽翼漸豐,不用老楊擋箭了,就把楊庭和廢了,
哇哈哈,刺頭都拔了,陛下表示開心。
舊勢力洗乾淨了,新人都是跟著陛下打老臣出身,
造就了嘉靖朝特殊的君臣互信和人事格局,
讓以張璁為主導的嘉靖革新有了良好的土壤,
成就嘉靖早期的中興之象。
注1:
禮部原議,是希望朱厚熜以親王禮進京,行皇太子即位禮。
也就是做為孝宗的「皇子」和武宗的「兄弟」來繼承帝位。
但朱厚熜堅持自受遺詔,便為天子,故不接受禮部的安排。
最後雙方妥協:朱厚熜接受類似勸進皇太子的勸進禮,
但行天子即位禮,卻又循嗣皇帝為先君服喪的禮制,服重喪二十七日。
這是朱厚熜與內閣的一次交鋒,看似雙方各退一步,
即位禮順利進行了,但事實上矛盾沒有解決,反而在妥協後,
讓嗣統或嗣繼更加理不明、講不清。
先寫這樣,想到再來補,腦子有點遲鈍。
晚點和我家裡那位老師討論討論在說。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