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4-09 01:12:06| 人氣20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節日是甚麼?假期是甚麼?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四月,有著與別不同的節日──愚人節、清明節、兒童節(每個地方也有自己的兒童節,香港則是四月四日)、復活節。再翻過別國家的風俗習慣,我們會發現更多。這些節日來源不一,不過大抵為了「紀念」某樣東西。(當然「紀念」一詞比較空泛)
  節日,跟很多風俗一樣,起初跟原有的國民(或相關族群)很貼近,但後來,就變得很疏離。例如我不是基督徒、或佛教徒的話,復活節、佛誕等節日對我而言,只不過是多了一天或幾天假期,此外無他。既然節日已變得跟某部分人疏離的話,為甚麼還要存在呢?假如存在只是為了第一段提及的「紀念」,對沒有「念」可「紀」的人,豈不多餘嗎?

  我想,節日到了今天,其內涵已經變得更豐富。

  假期:大部分地方已經把節日跟假期拉成一個「順理成章」的關係,以香港的四月為例,清明節、復活節合共帶了四天假期。
  消費:節日給予我們消費的藉口,也給予我們消費的動機。清明節購買鮮花、祭品,兒童節購買玩具給孩童。長假期更提供了我們旅遊的時間,讓我們到其他地方消費。當然,消費的另一面便是商機。
  更新:節日或假期提供我們更新自己的機會,予我們逃離平日的工作環境,可以喘息一下,之後再可以再盡情在工作崗位拼命。這看似無關痛癢,但想一想,若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也在工作,重複著相同的工序,有多少人可以支撐下去呢?因而,平常的日子我們有星期天,在特別的日子便有節日。
  認同:在第二段中,我已經提及過部分節日只讓某些人紀念,那麼對這些人來說,節日給予他們的,就是一種認同。透過參與這些節日的相關活動,人們便會產生屬於該族群的感覺。故此,不同宗教也有屬於他們的節日,因為節日讓他們再次回到基本,讓他們參與該宗教的建設。小時候,我經常參與不同宗教的活動,總覺得他們每年都做著相同的事,後來才慢慢發現,這種循環不息的活動,給予人們很大的支持。
  技術:節日跟技術看似無關,但是因為慶祝節日,人們投入大量精神、心力去慶祝,往往創造了和傳承了一些特別的技術,譬如紙扎,不但是一種技術,也變成了一種藝術。

  這一篇關於節日、假期的,好像寫得太過正經和學術,過兩天寫一篇感性一點。另,順祝復活節快樂!

台長: 徐振
人氣(20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