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我諗了六年人類學。剛認識我的朋友知道我讀一科,總是會:人類學讀甚麼呢?我覺得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因為總不能在三言兩語間說得清清楚楚。而且人類學是甚麼,並不等於我讀了甚麼。況且這個學科分了很多派,我想自己讀了六年,也是揀喜歡的學派接收,而不喜歡的就撇下它們了。
究竟這六年我讀了甚麼呢?(不是指人類學包含了甚麼)
我想「門」是一個很好的答案。
在一般人的概念中,門只代表了出、入,其實,門還藏有很多的意義,我暫且舉兩種意義來談談。
一)「危險」:在象徵學派中,儀式分為三個過程:離開世俗、通過、回到世俗。當中「門」成為了關卡,分隔了世俗和神聖,譬如在中國人的婚禮中,當新娘要離開女家去男家的時候,她出門之後,便要用一把傘子保護她,直到她去到男家為止。而門就正正分隔了世俗和神聖、安全和危險。
二)「私人」:門是很有趣的建築,它分隔了私人空間和公共空間。譬如在家庭中,擁有自己的房間是很多年青人的心願,因為房間代表了自己,而最有趣的地方,我們不單想擁有自己的房間,也希望擁有一幢屬於我們的「門」,只要關上房間,裡頭的空間便會變得完整,否則雖然擁有房間,但感覺總是不完全的。我想,部分年青人也曾經因房門的問題跟父母爭執過,其實這是人之常情,人總希望擁有私人空間,擴大一點去看,一個家戶為甚麼要擁有自己的大門呢?
以上談到的,只我所知道的毛皮,也是「門」本身的毛皮。實際上要研究「門」這種東西,既可以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門是甚麼時候出現?它的演變又如何呢?現代社會強調關門,但在古代社會又有否相同的意義呢?
又可以用橫切面來看,透過分析不同地方的門來看各地文化的異同,從而找尋出「門」的社會意義。
如果用「語言學」的角度,亦可以搜集關於門的語言,譬如「閨門」、「分門別類」、「名門望族」,從而看出人們對門的意義(當然這裡所謂的門也只是中國人的意思)。
當然所有分析,都離不開「人」。實際的生活經驗才是我們最寶貴的研究材料,譬如父母跟孩子爭論閉房門與否,當中已牽涉了大家對門的看法、私人空間的看法、私隱的看法等等。
以上四種研究路向,正正是人類學的四大分支:考古學、民族學、語言學和文化人類學,而我,也只是學會了其中一兩種的皮毛。
這就是我對我所學的答案。總言之,最後的一句是「出入平安」,你能瞭解當中的意思嗎?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