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8-14 16:27:32| 人氣9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乘數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吳俊瑩(iThome電腦報技術主筆)

做生意是門大學問,可是在這門學問上,有多少人算真正及格呢?顯然並不多,或許

過去在經濟高速成長,人工成本低廉的時候,曾經有很多人賺到很多錢,但是這些年

來也漸漸地賠了回去。這中間的問題在哪裡?大多數人的努力都未曾停止,甚至還加

倍,但是利潤越來越薄,競爭越來越激烈,路越走越窄。

 

「要說做生意」,前一陣子朋友的老外客戶來臺灣,他緩緩地用英文解釋,「其實就是

一個multiplier」。我的朋友解釋說,他在講的就是我們常常說的「價值」。一個產品,

老外從我們這邊買去,乘上三倍賣給消費者是正常的事情,可是我們賣給老外的時候,

怎麼可能乘上三倍,能賺個30%算是很了不起了,甚至很多人都自稱茅山道士(毛利

3%到4%),所以乘數multiplier的差異,變成了辛苦的人更辛苦,悠哉的人更悠哉。

 

會賣本來就比會做重要,只是中國的傳統思想把這件事情硬是壓下來,重農抑商從來

都是基本國策,只因為人口多寡的問題。時至今日,即使我們都心知肚明Apple的產

品只有鴻海才有辦法代工,但是要Apple讓1%的利潤給鴻海,郭董也得藉著扭轉跳樓

事件的力量來讓Apple考慮考慮,畢竟通路在別人手上。這就對了,「出海口」在別人

手上,儘管自己有多麼豐富的資源,都還是要讓人抽一大筆。

 

這也沒辦法,因為製造業是勞力密集的工作,好處是可以創造充分就業,讓大家都有

飯吃,壞處就是吃不飽也餓不死。暢銷書《龍行天下》的作者就寫的很正確,中國未

來十年還是得靠製造,而且是創新的製造,因為人口眾多,需要工資來維護社會安定,

但這未來的十年給了臺灣很多機會,尤其是「出海口」的布建。

 

過去因為需要提高國民所得,因此勞力密集是需要的,經營工廠可以養活很多家庭,

這對社會貢獻很大。但是隨著時代的改變,能把產品賣到世界各地才對社會有貢獻,

因為創造了更大的乘數;能建立自有品牌也才對社會有貢獻,因為創造了價值與高倍

的乘數。我爸爸年輕時開工廠幫Gucci做包包,這麼多年來我爸爸的工廠早就收了,

但是Gucci仍然還在,繼續請中國大陸幫他們做包包,這是品牌的價值。泰國2008年

出口的稻米量世界第一,總出口金額54億美元;臺灣的台積電,一年的營業額大概是

一百億美元,幾乎是泰國出口稻米金額的兩倍,這是知識與科技的價值。換句話說,

同樣是製造,但是知識與科技可以讓乘數大不相同,用更少的人,做更多的事情。做

乘數高的事業,才是對社會有貢獻,才有辦法讓國家維持穩定成長。

 

換個角度說,乘數等於是槓桿,四兩撥千金。會做生意的人,日日夜夜投資與努力的

是在於提高乘數,創造價值,相反的,任何無法創造價值的製造,總都是會有更便宜

的勞工來取代。我並不排斥製造,在職場生涯中,大多數的時間裡也都在協助工廠升

級,督導作業流程改善,並且導入ERP等等,但是看著看著都覺得很敬佩,畢竟這是

情感面的,理性的一面則會感嘆於我們怎麼還在滿足於這樣子的製造呢?我的長輩

說,電廠未來發電量過剩的時候,半夜會花錢請人來用電,因為發電機組需要把電消

耗掉,沒辦法存起來。試想,如果高度自動化的工廠,半夜運作的話,電廠還會拿錢

來給我們,人力成本也會減少,這樣子乘數也可以大大提高。可是高度自動化代表高

度資本支出,還有高度的技術投入,必須要有規模才行。台積電是高度自動化的晶圓

廠,同樣是製造,她的乘數就是比較高。

 

這幾年來以美學與設計為導向的事業如法蘭瓷、琉璃工坊等等,也找到了高乘數的獲

利模式。有很多長輩感嘆,無法拉高乘數,獲利就不足以支應下一代與下下代產品的

研發,自然會漸漸地思考代工這件事情,確實只要有獲利,不管是高毛利或低毛利都

是好事,但是一旦失去了思考如何擴大乘數的企圖心,在未來的競爭上,心態上與策

略上就已經落後了。很多老闆怕想「大事」,因為不管資金、人才、業務……都做不到,

現在有穩穩的錢賺,雖然很辛苦,但至少不會死,野心太大可能就死更快。這是事實,

但不是絕對,要讓夢想成真需要時間與毅力,而不是貪心與虛榮,那些做大事卻跌倒

的企業家,並不是死在做大事這個志向與行動上,而是死在自己的人格不足以承擔大

事這一點上。

 

越大的乘數,考驗的是領導人的人格,需要失敗、挫折還有各種打擊的淬鍊才能產生

健全的人格。能將事業的乘數做大、創造價值是一種聰明,但是能禁得起各種誘惑靠

的是智慧與誠信。領導者有好的人格,形成正面的企業文化,團隊自然會承襲這樣的

人格。傑克威爾許接任奇異的時候,公司只有幾萬員工,營業額幾億美元,過了20年

他卸任之後,公司已經成長到30萬員工,營業額5,000億美元。但他最大的乘數效應

不在於這個公司而已,美國許多大企業的CEO都來自於奇異,對於人才的培育,這才

是傑克威爾許發揮的真正價值。

 

2010-08-06

 

作者簡介:

吳俊瑩-iThome電腦報技術主筆

交大電子工程系、臺大電機研究所、政大科技班畢業、政大EMBA國際金融組肄業、

瑞士歐洲大學企管博士班肄業,身兼IT/電子技術顧問和某電子公司行銷副總。


台長: 梅子
人氣(94)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心情小語 |
此分類下一篇:Cry
此分類上一篇:好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