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公河黃金走廊九座城市胎動<理財週報記者 徐嶄/文>
繼“金磚四國”和“金鑽十一國”之後,一個更具成長性的新板塊正在崛起。
這個介於中印之間,跨越越南、泰國、柬埔寨、老撾、緬甸等國的區域,被日本野村綜合研究所稱為“大湄公河流域經濟圈”。在建的泛亞鐵路將香港、廣州、南寧、河內、胡志明市、金邊、曼谷、吉隆坡、新加坡等九城連為一體,形成一條引領亞洲經濟騰飛的“黃金走廊”。
走廊區域的GDP,目前已可與長三角和珠三角的總和媲美。廈門大學南洋研究院院長、東南亞研究中心主任莊國士告訴理財週報記者,目前該區域資源豐富卻經濟落後,可與中國經濟高度互補,國有、私營企業都能在此找到絕佳的投資機會。
“南方陸上絲綢之路”復興
早在戰國時期(公元前4世紀),中國南方就出現了一條“蜀(四川)身毒(印度)道”:大量絲綢、茶葉、瓷器經四川下雲南,再經緬甸北部進入印度等南亞國家。這條古道,後來被稱為“南方陸上絲綢之路”。
始於2001年的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GMS),將使這一絲綢古道得到復興。雲南社科院副院長賀聖達說,“中國積極參與大湄公河建設的目標,是建立通往東南亞的大通道。”
過去五年,雲南、廣西兩省區先進的種植畜牧、農產品(愛股,行情,資訊)加工、動物疫病防治等先進技術不斷向東盟輸出。中國幫助推廣雜交水稻為主的優良品種和高產栽培技術,使東盟國家的糧食單位生產率提高了30%以上。
走廊地區豐富的原材料和勞動力資源,已成中國第一大經濟強省——廣東發展重要的支撐。廣州海關的統計數據顯示:早在2004年,越南超過澳大利亞成為廣東進口煤的最大來源地;2005年,廣東從越南進口煤350.3萬噸,創出歷史新高。廣東自越南進口的原油,2001年僅5萬噸,2005年已達25.2萬噸,4年翻了4倍。
越南、泰國等地,正日漸由廣東製造業的銷售市場轉為產業基地。目前,廣東的自行車企業紛紛將基地轉移至越南,泰國則成為廣東制鞋、制衣企業考察和投資的熱點地區。“這種生產重心的轉移主要發生在輕工業。”莊國士說,“中國企業主要利用這些國家的出口配額和低勞動成本建廠、生產,以遠銷歐美。”
能源互補蹺動板塊上升
“黃金走廊”上蘊藏的石油、天然氣等能源,讓全球眾多國家的投資者覬覦已久。
聯合國發展署預估,越南、緬甸和柬埔寨三國的石油儲量,最少有116億桶,以每桶60美元計算,價值近7000億美元。其中,柬埔寨西南外海最新探出的高達20億桶石油和1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到2010年見效益後將使柬埔寨變成富國。目前,包括美國第二大石油公司雪佛龍、中國第一大及第三大石油公司中石化與中海油都準備在此一展身手。
一條在建的石油通道,或改變中國的石油供給。2006年底,中國、老撾、緬甸、泰國四國簽署“瀾滄江-湄公河成品油後續試運輸”協議。在此框架下,2007年4月,雲南省政府與泰國簽訂“瀾滄江-湄公河航道進口20萬噸柴油”合同。從泰國清盛港碼頭至雲南景洪港關累碼頭,再經陸上輸油管道,東南亞的柴油將被源源不斷地輸送至雲南各地。
莊國士告訴理財週報記者,目前中國正通過走廊地區租建、包建海港等形式來“疏通”石油運輸線。“這條石油運輸通道的戰略意義,可以延伸至長江上游大城重慶。這樣一來,除長江水道外,中國西部地區將開闢一條與印度洋經濟產生密切關聯的西南通道。”
輸入石油的同時,中國向走廊地區輸出電力。目前,南方電網正在鋪設5條電力輸出線路:經廣東電網與香港中華電力、澳門電力相連,由雲南電網至泰國曼谷、老撾南塔、緬甸北部曼德勒和越南輸電的4條線。
交通和通訊網絡增進一體化
包括泛亞鐵路在內的一系列交通幹線的修建,將讓“黃金走廊”真正駛入經濟發展的“高速路”。
馬來西亞1995年首先提出的泛亞鐵路構想,隨後被發展成東線、中線、西線三個方案。再後來,中國廣西提出的“建設中-東線方案,即新加坡-吉隆坡-曼谷-萬象-清化-河內-憑祥-崇左-南寧的鐵路通道”的方案,以營運里程短、原有鐵路利用率高、連接首都多等優勢,逐漸被接受。這條路所連接的路網,將東南亞各國與中國東南沿海、粵港、華中、西南地區緊密連在一起,經貿合作便利大增。
水路、航空也都在發生變化。GMS合作實施建設的湄公河航運工程正在順利推進,至2010年瀾滄江-湄公河航運貨運量將達150萬噸,客運量可達40萬人次。航空方面,雲南到泰國的清邁、曼谷有兩條航線,到柬埔寨、緬甸、越南、老撾的航線也全部通航。
除了交通,通訊建設也被提上議事日程。投資6600萬美元的大湄公河次區域信息高速公路2005年已經進入點對點光傳輸系統建設,2010年建成後將成為連接瀾滄江-湄公河流域六國的商用化寬帶平台。
<資料來自理財週報>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