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從歐洲中古時代就開始生產玻璃,已有700年的歷史了,但存留至今最古老的實物,是一件15世紀中期的藝品。它的玻璃工藝據說傳自玻璃發源地--中亞細亞。為什麼呢?因為西元1204年的十字軍東征,和1453年鄂圖曼土耳其人的入侵,都使東羅馬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陷落,並使災民紛紛湧入繁華的威尼斯避難,也順便將他們的玻璃工藝傳了進來。最初,威尼斯的玻璃工廠原都集中在市內,所以1224年時威尼斯已擁有了玻璃工會組織。但在1291年時,不知何故,這些工廠紛紛的搬到附近的慕拉諾島(Murano)上去而營業至今,因此慕拉諾可說是當今的『世界玻璃之都』了!
威尼斯玻璃因為製作精美,色彩鮮艷,圖案別致,使當時的歐洲人為之痴迷,甚至被視為珠寶,只有貴族可以使用。美國近代的想像派女詩人艾美.羅威(Amy Lowell,1874-1925)曾寫過一首詩名叫 <威尼斯玻璃>(Venetian Glass) 的詩,把她最刻骨銘心的戀情想像成珍貴的威尼斯玻璃,可見它有多稀罕了!這裡所展出的古典威尼斯玻璃藝品形形色色,包括燭台、金雞、酒杯、燈盞、瓶花等,無不精雕細琢,色彩鮮麗,令人嘆為觀止。在那些玻璃在工匠的巧手下,堅硬的玻璃像是化成了柔軟的黏土,可以讓他們隨意的捏弄,變幻出各種形狀和色彩。
我很喜歡一只無色透明玻璃所燒製的高腳燭台,台上裝飾著凸起的橙紅、天藍、鵝黃和粉紅的玻璃小花。燭台的主體有著圓熟的曲線,像是誘人的女體,從兩側伸出的燭盤就像她張開的雙掌。這種燒製無色透明玻璃的技術起源於十五世紀,術語叫cristallo(水晶),目的就是要模擬水晶的晶瑩剔透。一直到十六世紀,威尼斯的玻璃工匠們才學會如何為玻璃著色、鍍金、上釉,或為毛玻璃去除雜質,所以這只燭台應該是十六世紀後的產品。當時這些燒製玻璃的技術都是不傳之秘,而洩露機密的玻璃工匠會受到嚴厲的懲罰。
在十六世紀的威尼斯玻璃工藝中,還有一種難度極高,名叫『七彩鑲嵌』(millefiori) 的技術。工匠們將許多不同顏色的玻璃黏在一起,使成品色彩繽紛,煥發出夢幻般的光澤。館中所展出的一只燈盞,就是這項技術的結晶,只見它橢圓如雞蛋,在燈光的烘托下,呈現黃、藍、綠、紅的光暈,像是稀世的珍寶,令人愛不釋手。
不過,威尼斯在十六、七世紀最主要的玻璃藝品,其實是各式各樣的酒杯。他們燒製酒杯最出色的技術,就是趁玻璃熔液尚未凝固前,用鉗子在杯腳加工,在兩側拉出對稱的"翅膀",有時還將這對"翅膀"進一步塑造成動物、人臉,或花草的形像,形成它的一大特色。有的杯腳因為裝飾太多,凹凸不平,已經讓人無法用手端握,而使那隻酒杯純粹成為裝飾品了!這種技術也有個術語,名叫 bouquetiers(花插)。館中展出不少的這類酒杯,其中一只無色透明玻璃的最為富麗,它的杯腳足有酒杯的兩倍長,杯腳底部有一對鍍金的小翅膀,杯腳中部則是豪華的鍍金圖樣,圖中鑲著幾朵粉色的小花,真是艷冠群芳。
威尼斯這些製造玻璃的技術,雖然受到嚴密的保護,但還是洩露了出去,而逐漸的傳到意北的熱那亞,和歐洲各國去。在十六世紀後,英國、法國、荷蘭已經都知道如何製造威尼斯玻璃了,成品被稱為ˉfacon de Venise(威尼斯風格)。十八世紀時,由於來自各方面的競爭(尤其是波希米亞玻璃),威尼斯玻璃的盛名不再,主要的藝品大多是十七世紀的鏡子、珠子(beads)的複製品。
說起這些珠子,它們非常逗人喜愛,放在館中二樓的玻璃櫃中,請仔細的欣賞。它們原來只是玻璃器皿上的裝飾或酒杯的杯腳,後來因為製作太精美了,便獨立而成為一種專門的藝品。珠子上面有人像、花朵、英文字母、小船的圖樣,做法是先將各色玻璃熔黏,捲成圓棒狀,再加以切割和雕琢,工藝的精細,不讓中國的『果核雕』專美於前。
十九世紀後的威尼斯玻璃比較缺乏新意,基本上都是模仿昔日的名作。在二十世紀時,十六世紀的latticino技術再度得到發展,他們將一些不透明的玻璃塊(通常是白色的)黏在一起,做成玻璃器皿的主體,再拼製成各種圖案,威尼斯玻璃因而出現了生機。而從1961年起,他們又開始製作玻璃沙漏、方尖形玻璃雕刻,和大型的玻璃雕塑,風格有明顯的突破,又再度引起世人的注意。它們都在『現代玻璃館』中展出,一件件充滿了現代感的作品,洋溢著創意和生命力。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