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2-28 20:46:06| 人氣74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電影音樂史003:古典樂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早期的電影除了紀錄的功能之外,改編文學作品或舞台劇成為時興的電影主題。

十九世紀末期的藝術舞台上,歌舞劇原本是當時綜合藝術的集體展示台,因為歌舞劇結合了美術、音樂和戲劇等元素,電影崛起之後,影像的放大和聚焦功能,擁有詮釋戲劇的獨特魅力,但是正因為早期電影都是默片,少了聲音特質總讓人覺得若有所失,因為劇中人物的對白還可以用字幕片的方式呈現,音樂就非得有現場感不可,電影少了聲音魅力,實在很難取代歌舞劇,所以電影製作者配合默片主題做樂團來做現場演奏是非常流行的事。

當時的主力電影公司者特別簽下了知名的演奏曲或作曲家來替電影配樂,不論是即興演出或者主題創作,都是音樂界習以為常的事。好萊塢的音樂教父艾佛瑞紐曼(Alfred Newman)早期就是紐約百老匯歌舞劇的作曲家,後來默片的音樂需求大增,轉進好萊塢發展,再因應一九二0年代末期有聲電影的問世,他在百老匯裡表現歌舞劇的音樂方式就順理成章轉用在電影上。

音樂形式往往是隨時代演化而有不同的情貌。早期電影通常採行古典音樂的曲式和曲目來做配樂伴奏,並非創作者有特別的偏愛,因為時代流行的,世人熟悉的音樂就是以管弦樂為主的古典音樂,不論是鋼琴、小提琴的獨奏,或者是交響樂團的合奏,透過傳統古典音樂所詮釋的情感來對照,來詮釋電影感情,建構情感交流和對話網絡,便成了最便捷的手法。

因此,擅長古典音樂形式的作曲家,也就成為電影工作者優先考慮及禮聘的作曲家,作曲家聖桑會替電影作曲,因為他是當時的主力作曲家之一,電影製片人或導演邀他來作曲,是順理成章的事。聖桑在一九0八年替電影「刺殺德吉斯公爵」(L’Assassinat du duc de Guise)寫下主題音樂之後,開啟了交響樂與電影合作的模式。

俄國作曲家普羅柯菲夫替艾森斯坦的第一部有聲片「亞歷山大內夫斯基」(Alexander Nevesky)作曲時,也是他的第一次電影配樂嘗試,艾森斯坦在創作這部描寫十三世紀1242年,俄國人民抵抗武力日耳曼人入侵的電影故事之前就有意要把影象和音樂做明確的對位處理,也就是所謂的「交響結構」,他的畫面經營和剪接結構都配合普羅柯菲夫的音樂節奏進行。

普羅柯菲夫運用了民謠合唱來彰顯俄羅斯人的民族性格和同仇敵愾的抗戰心情(這種手法成為後世「政策電影」的最佳範本)、風琴音樂來表現日耳曼人的肅殺隱喻,再用快板的弦樂齊奏來突顯兩軍交戰的殺戮氣氛,電影的畫面和音樂天衣無縫的搭配之後,戲劇氣氛顯得格外突出,準確傳達出導演的藝術創意。

台長: 空中聲波
人氣(74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電影音樂 |
此分類下一篇:電影音樂史004:有聲電影
此分類上一篇:電影音樂史002:萌牙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