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2-28 20:45:21| 人氣54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電影音樂史002:萌牙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有音樂的默片就是比沒有音樂的默片來得討喜,所以從一九00年到一九二六年,不知有多少電影愛好者一直致力於電影聲音的突破,希望真能拍出有人說話也有音樂的有聲電影。

短短的二十年間,不少知名的電影院業者都投資了音響設施,知名的「商標」和「首都」戲院的經理人山繆羅薩菲爾Sameul Roxy Rothafel就曾經聘用了百人管弦樂團來提供電影演出時的背景音樂,洛依(Loew)連鎖戲院也曾經僱用了六百位管弦樂師和二百位風琴演奏家,曾經演出的電影音樂就有六千多首。

中國大陸的音樂家王雲際在回憶他的默片配樂生涯時就曾說過:「1928至1930年代,我從上海學音樂,期回到青島,曾被音樂界的朋友拉到電影院去義務地為電影配過樂,我彈鋼琴,他拉小提琴,就在電影院的銀幕的台下演奏,深情的地方就用「聖母頌」、「小光曲」、悲哀的地方用「哀歌」,死人的地方就用「阿塞之死」,歡快的地方用「春之歌」,激動的地方用「春之聲」,追逐的地方用「塔蘭台拉」,一般的序曲就用「藍色圓舞曲」等等的樂曲。」(王文和編著「中國電影音樂尋蹤」p.7)

曾在台灣默片時期擔任「辯士」(解說員)的呂訴上在他的「台灣電影戲劇史」中記載:「當時戲院是普通用五人組成的樂師,大戲院多一位小提琴師,用於悲劇鏡頭。」(p.19)可以想見早期電影院裡樂師們用音樂來解說劇情的執行情貌。

電影「西洋鏡」裡就用藍色多瑙河來襯托清未的觀眾們如何搖頭幌腦地欣賞默片的「奇景」。

初期的電影配樂是沒有正式版本的,同樣一部電影可能換了一家映演場所或到了不同的城市,就會有不同的音樂伴奏,呈現不同的風情(因為各地演奏家會彈奏的曲目各不相同)。

台長: 空中聲波
人氣(54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電影音樂 |
此分類下一篇:電影音樂史003:古典樂
此分類上一篇:電影音樂史001:初生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