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卦42//
卦畫:震下巽上。
卦象:巽風震雷,風起雷動,雷動風行,交助其勢;又雷動萬物生,和風吹拂,有助長象;又巽為教令,震為行,上出教令,臣下奉行象;又巽木震動,上木下動,有耕種之象;
卦德:巽遜入震動,動而遜入條理,其行有助;又上巽下動,為明王能謙下諸侯.長子也;
卦體:六爻均相應;九五、六二皆得中;
卦名:益卦
注釋:益——增也;助也;損上益下也。
序卦傳:損而不已,必益,故受之以益。
雜卦傳:損益,盛衰之始也。
參考:
繫辭傳:益,德之裕也,長裕而不設(假設機心),以興利;
湯之盤銘: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向秀:明王之道,志在惠下,故取下為損,與下為益;
孟子: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伊尹:陽變為陰者,損也,陰變為陽者,益也;
嚴復譯原富論:損下益上非也,損上益下亦非矣,在上、下之互惠而已;
按:謙受益;
詩凱風:凱(和)風自南,吹彼棘心(嫩芽);
按:損下益上是為了損上益下,在上者之調和分配.
卦辭: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
解譯:能增益天下興利天下,則利於前行,利于涉險犯難。
解述:巽象風,震象雷,雷動風起,相益相助也;又上能巽讓以下震長子諸侯,是有增益天下之象,故曰益;能增益興利天下,天下必從;又九五、六二得中正應,六爻均相應,所以利宜有所作為,故曰利有攸往;能益天下,人心信服,又巽木震動,有船槳象,故曰利涉大川,能濟大難也。
參考:
尚書:民為邦本,本固邦寧;
孟子:仁者無敵(敵對);
益大象:見善則遷,見過則改;
大學:詩云:樂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
子曰:舉直錯諸枉,則民服;
晏子:能愛邦內之民者,能服境外之不善,中聽任賢者能威諸侯,安仁義樂利世者能服天下;
李光地:天下事有動而獲益者,不可坐以須時也;
孔維勤:一切因緣均可為生命之增上緣;
彖傳:益,損上益下,民說無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利有攸往,中正有慶;利涉大川,木道乃行;益,動而巽,日進無疆;天施地生,其益無方;凡益之道,與時偕行。
注釋:說—悅也。疆—界也限也。自上下下—上能謙虛待下。光—廣也;顯也。中正有慶—言九五、六二均中正相應,天下有福慶也。木道乃行—巽象木,震為行。天施地生—天施陽氣,地納之而化生萬物。方,所也。
解譯:益卦就是損上益下的意思,故天下人民喜悅信從沒有止盡,上位者能虛下待人,故德政輝光;利有攸往就是上下中正之德相應,順天應人,故有福慶;利涉大川就是巽木震動如木漿,能使船行,故曰木道乃行;震為動巽為遜入條理,動有條理,故其進無窮盡;天施陽氣,地受化生萬物,上下互助相交,其利廣大無方所;所有增益之事,均應配合天時環境進行。
參考:
尚書:武丁謂傅說:若濟巨川,用汝作舟楫;
傳隸樸:大赦不可流於縱惡養奸,濫施賑濟便是助長游惰,食祿之官不得兼營工商,與民爭利;
孔維勤:人生最大之益,乃是益心,明心見性;
大象:風雷益,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解譯:巽風震雷,益卦;君子效此見善則喜悅嚮往,有錯馬上改正。
解述:巽為風震為雷,風烈雷迅,雷激風怒,風雷相互交助其勢,有增益象,故曰風雷益;又震雷能動剛陽之氣,奮發人心,勇于良善,巽風則能散發和柔之氣,蕩滌人心,以消其惡,故曰見善遷、有過改也;風起雷動,乾淨俐落,改過遷善貴及時,生命奮進不蹉跎,故曰則,片刻不停也;孔子觀此卦象,故擬辭以勉君子。
參考:
論語:德之不脩,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按:子路聞過則喜;
按:禹聞善言則拜;
按:舜善與人同;
繫辭:復以自知;
論語:有不善未嘗不知,知之未嘗復行;
論語:見賢思齊,見不善而內自省;
論語: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
按:此生可以有多世,在遽革自己,在生命奮進之決心;
按:孔子生命學養在十五志于學.卅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從心所欲不踰矩;
初九:利用為大作,元吉,无咎。(象):元吉无咎,下不厚事也。
注釋:大作—耕植也。
爻譯:利于春耕,大吉,無病咎。
象譯:元吉无咎即是此時不宜再加重下民之負擔。
解述:初九陽剛之才,下民也;震為行動,二、三、四爻為坤田也,又震東方春天之卦,所以有春作之象,故曰大作;應六 泗大臣,上能益之,即上能順天應人之事,敬授民時,初九陽剛得正,能勤于農事,故曰利用為大作元吉无咎也;子曰下不厚事,言不再另外勞累下民,不奪農時也。
參考:
禮記:勿以小謀敗大作;
周語:民之大事在農;
查慎行:敦本勸農,周室之基;
堯典:平秩(使治)東(春)作.
繫辭傳:斵木為耜( 農具),揉木為耒(農具),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蓋取諸益;
陸希聲:此后稷、公劉之功也;
按:中國以農立國;
晏子春秋:景公築長庲台,晏子舞而諫曰:歲已暮矣,而禾不穫,忽忽矣若之何!歲已寒矣而役不罷,惙惙矣(憂疲)如之何,舞三而涕下沾襟,景公慚焉,為之罷長庲之役;
六二:或益之十朋之龜,弗克違,永貞吉;王用享于上帝,吉.(象曰):或益之,自外來也。
注釋:或—不定辭。十朋之龜—尊貴神靈寶龜。永—久也。貞—固也。享—進獻也。外—五也;或天也。
爻譯:若有人送我神靈寶龜,沒有違背,長保貞定吉祥;王任用以祭享上帝,得吉。
象譯:或益之,即是來自於王之賞賜。
解述:六二柔順得正,居下卦之中,具虛中之德,謙和順從,勞而不居其功;與九五正應,王能益之也,故曰益之;或,假設之辭;具虛中之德,鬼神自然告益之,故曰十朋之龜弗克違也;陰柔居下,故戒曰吉在永貞;具虛中和順之德,天下孰不益之,告之,故王可用以祈榖享祭于上帝,得吉;子曰自外來也,言其本無求益,而益自至也。
參考:
左傳:啟蟄而郊;
孟子:夫苟好善,則四海之內,皆將輕千里而來告之以善;
蘭廷瑞:成湯用伊尹而享天心;
書大誥:民獻(賢)有十夫,予翼,以于敉(定)寧(文)武圖功,我有大事(用兵),休(吉),朕卜並吉;
六三:益之用凶事,无咎;有孚中行,告公用圭。(象曰)益用凶事,固有之也。
注釋:凶事—水、火、風、兵戎、饑荒等急難變故。孚—信也。中—不偏不倚,正道,裏面,正心天良。公—三公,言六 泗爻。圭—諸侯行禮之玉器,其形上圓下方,表誠信。
爻譯:任用以處急難變故,沒有毛病;誠信中行,執圭上告王公。
象譯:益用凶事,即是欲其困心衡慮,而能固守以安。
解述:六三居下卦之上,小成之地,又居震動之極,為髙危、滿溢、躁妄,矯命爭奪之象,本有咎矣;然如何補其過呢?王公任之以凶事,以保社稷人民,故曰益之用凶事无咎;凶事既平,當心存誠信,執圭上告王公.以其小成,又躁妄之地,故戒曰有孚中行,告公用圭也;子曰固有之也,欲其困心衡慮,固守以安也。
參考:
李光地:損之四,宜速以改過,此爻則宜緩以通誠,乃有受益之地;
尚書盤庚:用降我凶(災),德嘉績于朕邦;
書經:禹錫元圭,告厥成功;
書:虞舜側微,堯聞之聰明,將使嗣位,歷試諸難;
干寶:桓、文(齊桓晉文)之徒,罪近篡弑(扶天子令諸侯),功實濟世;
蔡清:雖凶事亦益之也,所謂苦其心志,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九家易:天子以尺二寸玄圭事天,以九寸事地也,上公執桓圭九寸,諸侯執信圭七寸,諸伯執躬圭七寸,諸子執榖璧五寸,諸男執蒲璧五寸,以朝見天子;
六 泗:中行告公從,利用依遷國。(象曰):告公從,以益志也。
注釋:中—內心天良也,正心,不偏不倚。
爻譯:真誠正心上告王公,順從,可依言遷都建國。
象譯:告公從即是能行其增益服務天下國家之志,故上信從之。
解述:六 泗柔順得正,上居巽入之卦,是和巽致命之大臣,上比九五尊王,能以中誠和遜上承,故曰中行;六 泗和順致命行權大臣,下應初九,能益下用下容下也;又坤(234爻)為民象、國象,震為行義,艮有依止義,故有遷國象,民不安其居,則順下而遷移,故曰告公從,利用依遷國也;子曰以益志也,即是益其勤王之志,益天下國家之志。
參考:
李光地:即卦之所謂利有攸往,利涉大川也;
孟子梁惠王:大王避狄,去豳遷岐,豳人曰:仁人也,不可失也. 從之者如歸市;
公孫丑: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左傳隱公六年:我周之東遷,晉鄭焉依;
周官:小司寇掌外朝之政,以致萬民而詢焉,一曰詢國危,二曰詢國遷,三曰詢立君;
張惠言:二享帝,吉禮之大者.三用圭,凶禮之大者.四遷邦,軍禮之大者,中行告公,賓禮之大者,故吉凶軍賓之禮,具於益焉;
九五:有孚惠心,勿問,元吉;有孚惠我德。(象):有孚惠心,勿問之矣;惠我德,大得志也。
注釋:惠心—惠下之心。惠我德—感受回饋王者之德行。
爻譯:至誠惠下,不必占問,大吉;至誠感謝王之德澤。
象譯:有孚惠心,不必懷疑也;惠我德即是大得民心之意思。
解述:九五剛健中正之王,居巽卦之中,比六泗,應六二;益之時,九五能順天應人,辭讓天下,知時行權,順時惠下,且不彰己功,故曰有孚惠心勿問元吉也;仁善之王以至誠惠益天下,天下必能感懷其德,故曰有孚惠我德也;子曰勿問之矣;大得志也。
參考:
論語:小人懷惠;
梁寅;不言益而為益之大者,如天施地生,其益無方;
尚書:克寬克仁,彰信兆民;
劉百閔:堯仁如天,蕩蕩(廣大)乎民莫能名;
王弼: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惠而不費;
鄭維嶽:王道本于誠意;
馬其昶:大同之益;
乾文言: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
尚書:皇建其有極,斂(聚)時五福,用敷(施)錫厥庶民,惟時厥庶民于汝極(效法則),錫汝保極(則);
詩天保:天保定爾(佑我君王),以莫不興,…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不騫(損)不崩,如松柏之茂,無不爾或承(永無凋零);
上九:莫益之,或擊之,立心無恒凶。(象):莫益之,偏辭也;或擊之,自外來也。
注釋:莫—不也;或—不定辭;甚至也。偏—私也。
爻譯:不益下,或遭攻擊,居心不常久,凶險。
象譯:莫益之即是偏私貪求;或擊之即是人皆惡而攻之。
解述:上九陽剛之才,而居上位,本當益下;然居卦終,巽之極,有髙亢、貪求利益不知節制象,所以不再益下,反而需索無度,故戒曰莫益之;專欲益己,貪得無厭人皆疾惡,所以九五、六三則將攻擊,故曰或擊之;居上不知有孚惠下,反自求益不已,故曰立心無恒,凶也;子曰偏辭也;自外來也,因惡之者非一,不待召也。
參考:
書:滿招損;
程氏:苟不為善,則千里之外違之;
子曰:自損者益,自益者損;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馬其昶:上下皆益謂之全,一益一損謂之偏;
新序:紂之鹿台,大三里,髙千尺;
繫辭傳:君子安其身而後動,易(平)其心而後語,定其交而後求,君子脩此三者故全,危以動則民不與也,懼以語則民不應也,無交而求則民不與,莫之與,則傷之者至矣;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