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於軍事新聞網
http://news.gpwb.gov.tw/news.php?css=2&rtype=6&nid=30446
今年台灣大學新生入學指導(以前稱為新生訓練),安排我做一場演講。在徵詢我同意的電話中,我問校長要談什麼題材,校長說:「這個你比我更清楚,就請你自己決定好了。」稍作思索之後,題目定為「大學生的尼采式蛻變」。
何謂「尼采式蛻變」?這個名稱源自尼采在《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中的一小段敘述,內容是描寫「精神有三種變化」:一變為駱駝,再變為獅子,三變為嬰兒。那麼,這樣的蛻變,與大學生有何關係?
首先,中學時代以駱駝為其象徵,背著沈重的書包,每天苦讀十幾個小時,有如沙漠之舟,安靜而踏實地接受考驗。牠的原則是順從主人的命令。因此,駱駝即是:聽別人對你說:「你應該如何!你應該如何!」
剛剛考上大學的新鮮人,難免還保留駱駝習性,需要師長的鞭策與鼓勵。李校長在我演講之前,先致詞歡迎新生,他的結語正是他近來經常提醒同學們的「四不」:考試不要作弊,作業不要抄襲,在教室不要喧嘩,以及腳踏車不要亂停。由此可見,他是十分務實的,希望學生從生活與品德方面改善自己。他的「四不」正是明確告訴同學們「應該如何」(這顯然包括「不應該如何」與「應該不要如何」)。
大學四年之中,學生要努力從駱駝蛻變為獅子。獅子號稱「萬獸之王」,無所畏懼,開創前程。牠所代表的意含是:你對自己說:「我要如何!我要如何!」這是主動積極的態度。因此,駱駝能否成為獅子,就看一個人能否從被動變成主動。
簡單說來,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你是否依然遵守規範?半夜開車,是否依然嚴守交通規則?談起規則,一種是內化為本能式的反應,譬如美國人看到紅燈自動停下腳步,看到綠燈也自然走過斑馬線,但是忘記有人可能酒醉駕車,然後發生不幸的車禍。因此,在形成本能反應的同時,還須時時提高警覺。譬如,先上車先坐下,大家都是買票的乘客,那麼,在某些情況下是否「應該」讓坐?這時的「應該」就不是別人的要求,而是我自己內在的命令了。自己覺得「應該」,其實無異於「主動」,它所代表的正是:我對自己說:「我要如何!」
人生一切價值的轉捩點就在於此。這是極其艱困的挑戰。美國一項社會調查,題目是:如果可以隱形,你要做什麼事?結果百分之八十的受訪者說:要搶銀行。他們也真是誠實,但是,這種誠實所反映的是「恐怖」:幾乎滿街都是強盜了。今人如此,古人亦然。柏拉圖《理想國》(第二篇)中,談到一個利迪亞國的國王。名叫蓋吉斯。他的祖先原是牧羊人,有一天地震山崩,地面裂開,他順著地勢往下走,見一棺木,裏面一具骷髏,骷髏手上戴一戒指。他取下戒指戴在自己手上。後來無意中他把戒面轉向自己,赫然發現別人看不到他了;他把戒面轉回去,自己又出現了。這真是天大的秘密,也是天大的機會。他可以隱形了。然後,他做了什麼事呢?他誘姦了皇后,謀殺了國王,自己坐上了王位。
由此可見,如果無法化被動為主動,人與其他生物沒有什麼差別,就是成王敗寇,弱肉強食而已。如此,又怎麼談得上人格尊嚴?但是,人格尊嚴比起現實利益,又算什麼?這個問題就是我們受教育時所要想清楚的了。光是強調主動,那是不夠的,因為有些學生會說:我是主動去做違反規範的事。現在許多所謂的「智慧型罪犯」,他們的主動性可能超出我們的想像。
因此,在強調從被動到主動時,除了調整基本心態之外,還須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分辨人生的意義何在,人格尊嚴是怎麼來的,人生各種快樂的不同層次等等。這樣的題材,對於用功的學生也是很難的課業,大學四年會太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