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英我真的以你為榮-引用國別台灣部落格
一個落選感言,可以寫得如此的感人,不卑不亢,小英我真的以你為榮!民進黨真的很會寫敗選感言耶,這一點,國民黨要好好學習,不能每次只會叫郭素春喊「選舉不公」聲音還會筆叉咧!
謝謝今晚大家撥時間過來跟我們相伴,你要問我今晚的心情跟昨天有什麼不一樣,我要跟大家說我的心情都一樣,我對我信仰的價值、我對支持者的信心,我對台灣的民主、對台灣的未來、對台灣的價值都沒有改變,但是我必須要說,我們在這一次的新北市選舉挑戰沒有成功,但是我們大家都盡了最大的努力,這個過程中我們非常感謝我們的競選團隊。
主任委員游錫堃前院長、總幹事林錫耀前縣長、總指揮吳秉叡、板橋地區督導莊碩漢、土城樹林三峽鶯歌督導廖本煙、負責客家事務的彭添富、立法委員郭榮宗;還有發言人群,不論是在對外發言或是許多晚會的主持,大家非常的傑出,我們的發言人其實已經超越了要選一個直轄市的水準。
所以我在這邊要把我們所有的團隊,包括現在很多還在辦公室忙碌的工昨人員,最重要的這次選舉裡面有很多很多志工的投入,在我們的競選辦公室裡面、在我們各地總部的志工投入人數是前所未有的多,他們都很熱情也很認真,這六個月以來每一天大家都在街上,希望能夠在這次選舉得到好成績、能夠挑戰成功,但是很遺憾我們沒有成功。
參選新北市這六個月以來,我覺得這是我一輩子以來最光榮的時刻,新北市的市民把我從一個大學教授、社會菁英,轉變成一個親近群眾、可以跟群眾自然互動、熱愛群眾也感受群眾感覺的一個政治人物,真的要非感謝新北市的市民,謝謝你們。
雖然我們沒有贏,不過我跟大家的感情永遠是不變的,謝謝那些跟我握手的人,謝謝那些在我耳邊鼓勵與叮嚀的人,謝謝那些在市政上給我意見跟建議的人,謝謝那些在路邊跟我揮手的人。我知道大家都很疼惜我,我也很珍惜大家對我的疼惜,我想讓大家知道,過去這六個月,即使你們只對我說一聲「辛苦了」,可是我都聽進去了,我也覺得非常非常的感動。
我知道,大家都很關心我此刻的心情及未來的路,不過,我想告訴大家,我個人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們,不要因為我一個人在這一次的選戰沒有贏,而對台灣的民主政治失去了信心。我個人沒有成功,並不代表民主沒有成功。我們以前曾經這麼相信民主,現在也要相信民主,在未來更要堅持民主。
但是在這場選舉裡面我們並不是一無所獲。2008年民進黨曾經重重跌了一跤,當時,我看到許多人的淚水跟徬徨。可是,在這六個月的期間,我知道那個悲傷的時候已經過去了,我們的支持者恢復了信心跟對未來的希望跟期望,我不希望因為這一次在新北市我們沒有挑戰成功,大家又喪失了信心,我希望大家還是繼續的堅持我們自己的信心跟信念。
我希望這六個月以來,我在街上看到的我們的支持者那種勇氣、氣勢、信心,能夠繼續維持下去,將來更強、更堅定。這次沒有成功,我們下次再挑戰,再不成功,我們繼續挑戰,總有一天我們會成功。
我希望你們將來更堅強,我也希望民主進步黨將來更堅強,我們要做堅強的市民,堅強的台灣人,跟堅強的政黨,因為這個國家是一個很困難的國家,有很多的挑戰,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堅強,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對我們自己有信心,對台灣、對民主都有信心。
這一場選戰,我們打了一個有政策內涵的選戰,我們也逼著國民黨跟進很多對我們台灣社會將會有很大深遠影響的政策,比如說社會福利問題、社會住宅問題、都市更新問題,這些問題其實都是台灣社會迫切需要的,我們也希望在這次選舉裡面我們充分的表達出來,也希望國民黨、現在的執政者,能夠重視這些問題,能夠面對台灣社會所面臨的問題。
我在這裡也覺得要告訴各位,在這次的選舉裡面,我們盡了本分,我們沒有打一個激情的選戰,我們也沒有打一個藍綠對抗的選戰,我們打的是政見、我們打的是願景、我們打的是一個熱情的選戰,我們在這個選戰裡面大家都成長了。
在這次選戰裡面,我們很多很多人投入,包括小額捐款給我們的人已經接近一萬人,可能是台灣選舉有史以來有這麼多的小額捐款的人在一次選戰中對單一候選人有這麼多捐獻,我們也充分用網路工具和年輕人直接溝通對話,還有許多許多志工努力,讓我們開始一個新的更清新沒有包袱的一個選舉方式,我們要持續下去,對這個選舉方式大家要有信心。
就像剛才講的,這次選舉我們沒有落入藍綠對決的格局、甚至也沒有族群對立的陰影,我們訴求的是市民主義的精神,找出大家可以一起認同的政策跟共識。
我相信這是台灣政治的新起點,我說我要創造台灣新的政治文化,我想在這次選戰,我跟我們的支持者都做到了,謝謝大家在這段時間六個月以來不離不棄,跟著我們在一起,共同為我們的一個希望來努力,這次沒有成功沒關係,下次再來,再沒有成功,我們再來一次,我們終有一天會成功,謝謝各位。
看了小英的感言,淚就這樣流了下來!媽的,就算被賣了也沒有關係嗎?台灣人去死一死好啦!
http://tw.myblog.yahoo.com/jw!UBuCgaOYGhjfI3pfkIDUhw--/article?mid=22474http://tw.myblog.yahoo.com/jw!UBuCgaOYGhjfI3pfkIDUhw--/article?mid=22474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