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ypaperimg.pchome.com.tw/newroot/j/a/jaguar/content/20031001/06/4031605.jpg)
遠離都市喧囂 一方淨土與寧靜
洗滌心靈堆積的煩躁與焦慮
釋放工作與生活的壓力
帶著憧憬與嚮往
有捨就有得
放下
真的讓人蹉跎與猶豫
貴州省 鳳凰
湘西 苗疆
偏僻角隅
漫步古街 清新高古的氣息迎面撲來
這是對鳳凰獨特風情的生動體驗
此街爲古城主軸 連接無數小巷
溝通全城
清一色 紅石板鋪成的地面
甚密整齊 寬敞筆直
古街始建於元明時期
現存的是清式格局
兩旁是年代久遠的古老木屋
與陳跡斑駁的青磚紅瓦大宅
世居此地的苗族人
利用自家內廳 臨街爲鋪
古玩字畫 傳統臘染 紮染
苗家銀飾等各式手工藝品琳琅滿目
散發出濃郁的地域文化氣息
古街見證了這座小城無數的興衰變遷
也造就了今日的繁榮
色彩斑瀾 花樣百出的 花帶
苗族花帶 起源已無年代可考
傳說是族人 爲避蛇害而織
拿在手裏 以示與龍蛇同類
這與漢書中記載的 南蠻
斷發紋身 如出一轍
今日的 花帶
已成苗族青年男女愛情的信物
在這一寸寬 一米長的帶子上
心靈手巧的苗家姑娘能翻織出
雙鳳朝陽 喜鵲鬧春
蝴蝶采花 等極富生趣的圖案
銀光燦燦 閃耀生輝的 苗族銀飾
大到銀帽小到銀戒 種類繁多
應有盡有 每逢盛大的節日 如跳花節
祭祖節 英雄節
苗家人用銀飾把自己打扮得光鮮體面
從四面八方趕來相聚 載歌載舞通宵達旦
精美絕倫 巧奪天工的 刺繡
苗家女個把是刺繡能手
或 單色繡或彩色繡
或 典雅凝重 或 色彩紛呈
或 作鞋帽衣飾 或 繡成壁掛屏風
而作爲刺繡底樣的剪紙本身也是一件完整的工藝品
這些剪紙多爲即興之作
自然界的花鳥魚蟲
想像中的龍鳳麒麟都可以入選
畫面造型生動 線條流暢自然
一張張四方的彩紙在藝人們手裏三剪兩轉
霎時化作蜂飛蝶舞 漫天飛揚 將小城平淡的日子也裝扮得絢麗多姿
還有漢代流傳下來的蠟染和後來居上的印染 紮染
由二億五千萬年前自然風化的珊瑚石製成的
龜紋雕刻 龜紋酒杯 印鑒等工藝美術品以及玻璃吹畫 紙紮等神奇的民間技藝
越往小巷深處越給人驚喜連連 妙趣無限古城早已敞開了羞澀的襟懷 走出深閨
將貿易做到了國外 做到了互聯網上
紅砂石板路上也常見金髮碧眼的遊者
異域的語言與鳳凰土話
現代 古代的民族工藝在這裏彙聚成一道奇異的風景
夜晚小街人家門口亮起盞盞紅燈籠
整條街似披上了一襲輕柔的紅紗巾
各式風味小吃店隨風送來陣陣香味
街頭巷尾不時傳來小販的陣陣吆喝
沒有鋼筋水泥堆徹的高樓
沒有都市的嘈雜 一切那樣安靜 平和
既顯神秘又不失溫馨浪漫
小背簍 晃悠悠 歌聲中媽媽把我背下了吊腳樓
湘西女歌手 宋祖英
將家鄉風情唱遍到中國各地
一直以爲 吊腳樓該算作鳳凰的靈魂
晨曦微露 夜星將隱之際
吊腳樓迎來了沱江母河的第一線光亮
參差錯落的樓群在白霧繚繞中若隱若現
風韻萬種 雖被散開的日光打破了這短暫的靜謐與神秘
卻讓人得以走近 將歌裏 夢裏 構想裏的小樓看個真切
回龍閣吊腳樓是鳳凰縣最具苗族建築特色的古建築群之一
其多以木制 屬穿鬥式結構
具有鮮明的隨地而建特點
通常分爲上下兩層
下層不作正式房間
但吊下部分均經精工雕刻
上層作工考究複雜 欄杆 門窗均雕有花卉獸頭等圖樣 古樸典雅
屋頂歇山起翹 上下穿枋承挑懸出的走廊或房間 這就形成了江面垂懸奇景
這種建築避暑禦寒 通風防潮
同時兼有適用與審美的特性
是世代苗鄉人智慧的集中體現
暮色將臨 炊煙繚繞 斜陽映水
漁舟唱晚
又是一番的惹人流連 憑欄悅目
古色古香的鏤花門窗
裝飾了鼇頭的馬頭牆
彷彿仍在訴說 鳳凰鄉野 充滿傳奇色彩的一生
太陽下那一道美麗而蒼涼的風景最終在一塊肅然矗立的巨石上塵埃落定
不假雕飾 出落渾成
不折不從 鏗鏘不卑
星斗其腹 即收亦放
赤子其心 隱世而居
水是清亮的沱江水
山是秀麗的聽濤山
石是堅貞的五色石
物境與心鏡 此相隨應
不寂寞 吧
鳳凰的美景 奇觀任你走不盡 看不夠
悲壯依稀 劍光猶在的 黃絲城古橋
百丈貫長虹的 臥虹橋
古樸幽靜的 廟宇禪林
櫛風沐雨的 沱江跳岩石
綿延百里的 南方長城
南華疊翠 東嶺迎暉
溪橋月夜 龍潭漁火
星羅棋佈 競相爭妍
還有 那原始戲劇活化石 儺堂戲
地方風味十足的 陽戲散發著泥土清香的
文茶燈 岸邊水上的對歌
苦辣鹹酸的飲食習慣
喜慶的趕集 嫁娶 恐怖的
趕屍 傳說
原汁原味的楚巫文化
永遠留著人們的興味
讓人情不自禁醉在鳳凰 神往鳳凰
當衆多的城鎮在現代文明席捲之下
逐漸喪失其個性和歷史風貌的今天
鳳凰似乎不爲所動
固守著自己的那份古樸 純真
其向世人展示的不僅是經歲月的風剝雨蝕 風姿猶存的外表
更是那種厚重的歷史感 內在的精神蘊藉和氣質
如果 你願意走近 感悟它
喔
到此 別忘了
啜上一口
貴州 茅臺酒
我醉 獨醒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