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12-10 13:08:13| 人氣1,08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Let''s Samba!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 森巴舞曲:

※前言:Samba一詞,來自於西非bantu語semba,在十九世紀前的蓄奴時期,它可解釋為「祈禱、通靈或埋怨、哀嚎等」。在巴西的黑奴,samba為一種跳batuque舞的宗教儀式,二十世紀初期samba正式被用來形容一種舞蹈,也成了巴西民間最流行的群眾性舞蹈,在嘉年華會中,這種2/4拍子、利用切分節奏模型的土風舞,著實吸引住世人的目光!


森巴舞曲(Samba)是一種非洲/巴西的雙人舞與流行的音樂型態。原先「Samba」只是與巴突克舞曲(Batuque)的作區別,巴突克係由南非的安哥拉與剛果傳入美國的某種圍圈式的舞蹈藝術。民間的森巴的一項特色就是「umbigada(肚臍互碰之意)」--係藉由觸碰對方的肚臍表達出的「邀舞」;而其中歌與舞是不可分離的。在「caipira(鄉下土包子之意)」(也就是聖保羅的鄉下地方)這種民間的森巴中,旋律的輪廓通常呈下降且與旋律等量;而歌唱幾乎總是集中在平行的第三音(三度音程)。在大多數的二元節拍中,森巴的旋律及其伴奏是高度切分節奏的:典型的模式如「16分音符-8分音符-16分音符」。直到19世紀末期,這種舞蹈才逐漸地都市化;而都市版大體上與鄉下的民間森巴,有所差異;可是兩者特色均確認獨唱與合音部分,在演唱時會改變詩節與疊句。


在30年代研究聖保羅鄉下的森巴的Mario de Andrade,認為森巴的定義在於它的舞蹈藝術,而非其音樂結構。它短短的內容,比起都市型態而言,來得簡單許多;它通常是有關日常活動、遵循傳統葡萄牙文詩體的七音節模式,雖然音節的變換可能在多數的即興曲中發生。這樣的變化影響了早期城市版森巴旋律中的停頓,其中歌曲會有反覆的架構呈現。而在鄉下的森巴,典型伴奏的合奏,則是包括bombo(大型低音鼓)與guaiá(一種震動的尖銳且急的嘎嘎聲)。伴隨著些許差異的舞蹈結構的地區性的不同版本,在南方稱作samba de lenço和samba-roda;在北方則稱作Samba-de-roda與samba-de-matuto。在里約熱內盧的民間版本則是partido-alto以及pernada-carioca,後者係受capoeira所影響。


【時至今日,capoeira仍被任為受制於安哥拉(Angola),是他在16世紀將之帶入巴西,進而發展成一種自衛技術。基於capoeira的非洲傳統舞蹈與儀式,奴隸們在工作閒暇之餘練習;進而訓練身心能處於備戰狀態。當奴隸的主人禁止任何武術的東西,capeoeria便尾裝成娛樂性的舞蹈了。】


都市型態的森巴在20年代時變得標準化,尤其是在里約熱內盧。首支被認同的森巴舞曲是Ernest dos Santos在1917年專輯當中的「Pelo telefone(on the telephone-電話線上)」。自1920年到1950年,最重要的城市型態森巴的作曲家包括有:Jose Barbosa da Silva(Sinho)、Noel Rosa、Alfredo da Rocha Viana(Pixinguinha)、Ari Barroso、Lamartine Babo、Joao de Barros,以及Ataulfo Alves。幾種在20年代晚期到40年代中期出現的型態,包括Samba de morro;有時亦名為batucada,係由居住在里約熱內盧山坡貧民區(特稱「favelas」)的人所滋養出來的。


它的伴奏常半以大量的打擊樂器。城市型態的森巴,在30年代獲取歌舞廳舞蹈的角色,這是伴有聲動的樂團;而樂團的打擊樂部分,跟同時期的嘉年華森巴比較起來,就顯得降低的多。其他的型態,包括samba de breque(在聲音的高低間插入說的話)和samba de enredo,是由與森巴學校合作的作曲家所創造,主要是為了他們一年一次的嘉年華遊行。


森巴學校「稱為『escola de samba』」在整個世紀中,一直都是最重要的嘉年華活動機構。第一所森巴學校,名為「Deixa Falar(意思是『讓他們說吧』)」,始建於1928年。到那時候的嘉年華團體(一如所知的cordões與blocos大多數乃從黑人與混種人中,汲取其成員),要在市中心取得遊行的許可上,就有所困難。「學校」的概念之所以形成,不單是稍稍對這些團體,給予名望上的諷刺印象;而且更主要地是要將之機構化。


其中,兩個最具聲望的森巴學校分別是Estacao Primera de Mangueira(1929年建校)與Portela(1935建校);前者較顯得傳統,而後者則屬改革創新。許許多多其他的學校,亦在爾後的幾個世紀中出現,並且在正式的競賽中,互較長短。為此,「sambadrome」於1984年正式開始,這是一個可容納到九萬人的約700公尺長的結構組織。對森巴學校演出的評判在於他們的音樂、舞蹈藝術、演出主題(稱作「enredo」),還有服裝。遊行參加人數可多達五千人,而且他們的「enredo」必須是具國家代表性的、有歷史根源的、含有政治意味的,或者是對著名的國家人物表達敬意--這些人可以是作家、作曲家,或是詩人。許多的作曲家和歌手,與森巴學校一同享受舉國的喝采;例如有Cartola、Ze Keti、Paulinho da Viola、Ivone Lara,以及Martinho da Vila。森巴學校的歷史與他們的森巴舞曲,為里約熱內盧的貧民的主張代言,尤其是佔主導地位的黑人與混種人。這類非洲/巴西的音樂美學,在全國流行文化與森巴學校的絕大部分中,是顯得合宜的。


森巴歌(samba-cancao音讀作[sæmba-gansoη])、森巴/啼樂(samba-choro音讀作[∫o lu]),與samba-fox都常常是十分激動的混合種,其歌詞以愛情與不幸居多;主要出現場合是舞廳,後來轉變成夜總會型態。城市型態森巴則一職等到50年代末期,巴沙諾瓦音樂的現身,方才有所變化。在80年代開始,不同種類的城市型態森巴的次種已經嶄露頭角,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過於samba-paode與samba-reggae。Pagode係在70年代,由勞動階級所發起;爭的是與森巴學校將森巴舞曲過度地觀光化以及商業化。在90年代早期,一種亦名為「pagode」的新森巴舞曲,取代了頌詩的版本(或較舊的版本)。脫離bloco afro運動,samba-reggae在80年代的巴伊亞州的Salvador繼續發展,並成為為黑人種族辯白的一部分。其中可說是黑人驕傲的出色象徵--牙買加雷鬼樂(Jamaican reggae)--則被併入這深具文化意涵的混合種內。

台長: JACK
人氣(1,08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音樂賞析(音樂情報、樂評、歌詞、MV)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