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9-25 03:33:42| 人氣34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 英文學習的建議(三) : 英語學習的再思考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英語學習的再思考

  目前的語文教學,有兩個部分讓筆者不斷思考;一是語文學習過程所花費的時間;二是象形文字與拼音文字的落差。

  回想我們在母語的學習過程;從出生到受義務教育之前,只會聽、說國語或台語,也就是說我們做了六年的快樂文盲。(有些家長求好心切,或許會提前一、兩年)進了小學花個一、二年的時間學注音符號,慢慢地再學中文字。這樣算來,我們將具備中文能力(聽、說、讀、寫)至少用了八年的時間。而
這,還是少數的中文字。經歷過造句與作文階段,具備完整的母語能力起碼十
年之功。

  而大多數學生開始學英語,平均年齡是十二歲,體制教育不太有耐心地讓學生去適應另一種新的語言,馬上面臨學校平均每一到一個半月的考試。可想而知,多數學生得到的不是好成績,而是挫折。(也許外加體罰)

  不同的語言,反應的不僅是單字與文法這麼簡單,還有背後的思維。就語言本身討論,英文中的”you”,我們都知道是對應中文的「你」,英文中的”he” ”she”,我們都知道是對應中文的「他」「她」。問題來了,中文怎會蹦出一個「妳」這個字?而且我們閱讀古文,從來沒見過「妳」和「她」這兩個字。這種轉變,反映著什麼?中文的「學生」,英文是”student”,可是我們不知道學生是男是女。西班牙文中”alumno” ”alumna”,只差了一個字母,則明顯區別前者是「男學生」,後者是「女學生」。跟英文不同,甚至定冠詞都有區分性別”el alumno” ”la alumna”。而英語的代名詞帶來人稱有陰陽性之分,靈機一動,物品是否也有陰陽性?在西班牙語與德語裡是有的,甚至德語裡還有中性。即便同為拼音文字都有大異其趣之處,更遑論象形文字與拼音文字的不同!

台長: 大雄 °♫-* 和睦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