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1-04 13:51:10| 人氣13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不可不知!6種米各有奇效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不可不知!6種米各有奇效

 

現在,很多人都喜歡在飲食中調配些糙米、黑米、薏米等穀物,但是,你知道它們的營養特點和保健功效嗎?又有哪些人不適合吃這些食物呢?就此,中華中醫藥學會血栓病分會委員、北京中醫藥大學中西醫結合學博士谷萬里醫生給大家詳細介紹。

1、最滋補的是粳米

日常用來做米飯的普通大米又稱粳米或精米,呈半透明卵圓形或橢圓形,出米率高,米粒膨脹性小,但粘性大。作爲日常食用米,粳米含有人體必需的澱粉、蛋白質、脂肪、維生素B1、烟酸、維生素C及鈣、鐵等營養成分,可以提供人體所需的營養、熱量。

穀萬里介紹說,用粳米煮粥以養生延年,在我國已有2000年的歷史,粳米粥最上一層粥油能够補液填精,對滋養人體的陰液和腎精大有裨益,最適宜病人、産婦和老人。粳米具有健脾胃、補中氣、養陰生津、除煩止渴、固腸止瀉等作用,可用于脾胃虛弱、煩渴、營養不良、病後體弱等病症,但糖尿病患者應注意不宜多食。

2、最助消化的是糙米

所謂糙米,就是將帶殼的稻米在碾磨過程中去除粗糠外殼而保留胚芽和內皮的淺黃米。糙米中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含量都比精白米多。

米糠層的粗纖維分子有助于胃腸蠕動,對胃病、便秘、痔瘡等消化道疾病有效。糙米較之精白米更有營養,能降低膽固醇,减少心臟病發作和中風的幾率。糙米適合一般人群食用,但由于糙米口感較粗,質地緊密,煮起來也比較費時,穀萬里建議煮前可以將它淘洗後用冷水浸泡過夜,然後連浸泡水一起投入壓力鍋,煮半小時以上。

小貼士:吃糙米對于糖尿病患者和肥胖者特別有益

因爲其中的澱粉物質被粗纖維組織所包裹,人體消化吸收速度較慢,因而能很好地控制血糖;同時,糙米中的鋅、鉻、錳、釩等微量元素有利于提高胰島素的敏感性,對糖耐量受損的人很有幫助。日本研究證明,糙米飯的血糖指數比白米飯低得多,在吃同樣數量時具有更好的飽腹感,有利于控制食量,從而幫助肥胖者减肥。因此,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家很早就掀起了吃糙米控制體重的熱潮。

3、最補腎的是黑米

黑米營養豐富,含有蛋白質、脂肪、B族維生素、鈣、磷、鐵、鋅等物質,營養價值高于普通稻米。它能明顯提高人體血色素和血紅蛋白的含量,有利于心血管系統的保健,有利于兒童骨胳和大腦的發育,幷可促進産婦、病後體虛者的康復,所以它是一種理想的營養保健食品。

谷萬里指出,黑米具有滋陰補腎、益氣强身、健脾開胃、補肝明目、養精固澀之功效,是抗衰美容、防病强身的滋補佳品。經常食用黑米,對慢性病人、康復期病人及幼兒有較好的滋補作用。由于黑米不易煮爛,應先浸泡一夜再煮。消化功能較弱的幼兒和老弱病人不宜于食用。

4、最排毒的是糯米

糯米又叫江米,因其香糯粘滑,常被用以製成風味小吃,深受大家喜愛。糯米中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鈣、磷、鐵、維生素B2、多量澱粉等營養成分。

提醒:冬天吃糯米可以提高禦寒能力

糯米有補中益氣、養胃健脾、固表止汗、止瀉、安胎、解毒療瘡等功效、可用于虛寒性胃痛、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消渴多尿、氣虛自汗、痘疹癰癤等病。谷萬里同時提醒說,糯米不好消化,不宜食之過量,老人、小孩、脾胃虛弱者尤應注意。

5、最養顔的是薏米

薏米又稱薏仁米、苡米。薏米的營養價值很高,被譽爲世界禾本植物之王。薏仁米營養豐富,含有意苡仁油、薏苡仁脂、固醇、氨基酸、精氨酸等多種氨基酸成分和維生素B1、碳水化合物等營養成分、具有利水滲濕、健脾止瀉、清熱解毒的功效。

谷萬里介紹說,中醫認爲,薏米味甘、淡,性微寒、入脾、胃、肺經,對脾虛腹瀉、肌肉酸重、關節疼痛等症有治療和預防作用。

香菇薏米飯可抗癌

薏米對于美容的功效也十分顯著,它能够使皮膚光滑,减少皺紋,消除色素斑點,對面部粉刺及皮膚粗糙有明顯療效。但應注意,大便燥結、精液不足、小便多者、孕婦不宜多食。

6、最養胃的是小米

小米又稱粱米、粟米、粟穀。其富含蛋白質、脂肪、糖類、維生素B2、烟酸和鈣、磷、鐵等營養成分。由于小米非常易被人體消化吸收,故被營養專家稱爲保健米

小米具有健脾和中、益腎氣、清虛熱、利小便、治煩渴的功效,是治療脾胃虛弱、體虛、精血受損、産後虛損、食欲不振的營養康復良品。穀萬里指出,由于小米性稍偏凉,氣滯者和體質偏虛寒、小便清長者不宜過多食用。

 

 

台長: 二姐
人氣(13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美食情報(食記、食譜、飲品) | 個人分類: 食物與健康 |
此分類下一篇:開運養生妙招/十二生肖的元氣下午茶
此分類上一篇:自律神經失調應該怎麼辦?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