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東岸時間五月二十三日下午五點三十九分,我接到一通越洋信號而無法顯示號碼的電話,心裡有了底。頭皮發麻地接起電話,電話那頭先是靜默,然後是爸爸壓抑的聲音。在奮戰了許久之後,小姑姑還是不敵癌症的法力,離開了這個世界。
放下電話,一時之間,不知該如何反應。離鄉遊子最怕,也最無奈的,就是這種兩地午夜的電話。台灣是凌晨吧… 這裡…下午五點半,陽光撒進我的研究室,還有熱氣啊,但是我卻開始覺得冷。
我努力壓抑著不去想… 反正離家這麼久,就當作是我沒有回家見不到她。那麼也許一切都可以照舊。下一次,下一次我回去台灣,就可以去看小姑姑了啊。
只是,壓抑的情緒還是會冒出,理智的告訴我,看不到了。還在跟論文奮戰的我,只能用我唯一知道的方法來排解這情緒:就把我和小姑姑的這一段姑姪緣份寫出來吧。
對小姑姑的感情其實是很矛盾的。小時候總覺得因為重男輕女傳統思想的關係,即使自小一直和小姑姑同住,我也總無法得到她的歡心。
小姑姑的個性強烈,任性好強且驕傲。也許因為她生長的環境,雖生為女身卻憑藉著不服輸的個性在那個資源不豐的年代,一路靠著獎學金唸完師專,保送師大化學系,在毫無理工背景的情況咬牙唸完,並且以第一名畢業。
漸漸長大,我也才慢慢模模糊糊的瞭解,也許正因她的好強以及成就,終身未嫁的她對同是身為女兒身的我有比別人高的期許。而自小被評為「跟別人不一樣」的我,抱著老二主義,不太認真向上之外,對著課業外面的世界似乎比正正經經地唸好書有更大的興趣,因此而造成了姑姪間微妙的拉鋸吧。
於是一直以來,對著成就要求皆高標準的小姑姑,我只能又敬又畏。
情況開始慢慢改變應該是在高中畢業時。聯考失利的我,可以說是在人生中第一次嚐到挫折。那一段期間,不僅對自我認同困惑,對未來目標崩潰,還有害怕面對父母的失望。除此之外,我亦擔心不知該如何面對一向對於我們姪甥輩在課業上期望甚高的小姑姑。至今我還忘不了當我聽到爸爸轉述小姑姑所感嘆,「唸書不是人生唯一的一件事,也許活得快樂比較重要吧」這段話時,心裡先是放下一塊大石;更也從這一天開始,我好像忽然不像以前那麼懼怕小姑姑了。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樣一句話,讓我和姑姑的心態都有所轉變。上了大學之後的姑姪關係總算趨於平和,不再劍拔孥張。尤其到我出國修讀碩士,接著出了社會也走上跟姑姑一樣的教育工作後,更成熟也更深刻瞭解家人的意義,我才又更能體會小姑姑對家人的執著,期許和依賴。同時,也更珍惜我所擁有的這一個緊緊結合的大家庭。
接了教職,之後出國攻讀教育博士,每年回台灣,不善表達情感的小姑姑卻總會在我臨行前發送我所戲稱的「小姑姑獎學金」。同樣被稱為「謝老師」,似乎拉近了姑姪的距離。總算覺得不用立正站好報告老師一般地和小姑姑互動了。
2003年底,回台度寒假的前一天,診斷出小姑姑的癌症。於是那年回台的行程大多數在醫院裡陪伴小姑姑度過。我眼見以前獨立好強的她即使受困於病魔的侵襲仍然好學且活力十足。但同時也發現以前所畏懼的小姑姑,好像忽然變成了一個處處需要爸爸,依賴爸爸,甚至偶爾任性撒嬌的大女兒。原來,從來沒離開過家的小姑姑,其實是用強勢的外在隱藏心裡對家人的愛與依賴吧。反而因為小姑姑的這場病,讓我因陪伴她的時間真正有了姑姪間的「談心時間」,放下了敬與畏,放下了兒時的不瞭解,去重新認識小姑姑。
即使病中,好強的個性雖然無法逃開病魔的魔掌,小姑姑卻也不願意完全受控於病魔之下。四年多來,她以堅強的意志力不斷挑戰她一輩子信仰的科學學理,也以宗教的信念堅持心志。
也許她的堅持正是在等著最佳時機,讓他最後有佛祖的接引到達她該去的地方吧。這幾天我聽著家人好友越洋細細瑣瑣地告訴我小姑姑的最後一程路,不知為何,我忽然覺得,也許小姑姑真的是佛祖派下來渡我們的。她完成了她的使命,所以佛祖要接她回去了…
這一篇短文,陸陸續續夾在我寫論文間突然壓抑不住的情緒下,寫了十天。因此思路也是斷斷續續。
我想起在小姑姑病危時,最後一次跟她說話,她已經聽不清楚越洋電話傳過去的聲音。我在午夜的單人公寓裡對著電話大喊,『小姑姑,我在加油,你也要加油喔。』她聽懂了這一句,很認真的說,「好,我也加油。」我是那麼的希望,也相信她會等著我「學成歸國」。於是我失去了當面問她的機會。
其實我很想問問她的是,至今或許我既沒辦法做大官也不可能賺大錢,但是我的努力應該沒有讓謝家女兒丟臉了吧?
文章定位:
人氣(977) | 回應(5)| 推薦 (
0)| 收藏 (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