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皮擦竟然點名點到我…題目是 五首最能牽動你情緒的歌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6170853
依照我不按排理出牌的黑羊性格,我覺得,要寫五首歌太難了。我決定選五個我最喜歡的歌手及代表性專輯並從中各選出一首歌。
其實我對「音樂」並不太通,也說不出什麼專業性的評論。能說的,只是覺得好不好,喜不喜歡,有什麼特別伴隨而來的感受而已。要論製作、或是作曲等等,那是一竅不通。所以這裡當然也只是單純的分享而已。
第一個是Diana Krall – All for you, A dedication to the Nat King Cole Trio. 1996 GRP Records, Inc. New York.
這是第一個浮現腦海的歌手。 其實開始「需要」大量的音樂好像是從從搬到大度山上以後的事。地震之後,搬到了那兩房一廳頂著大度山頂冬季季風冷入心,但是卻一手佈置出的小屋,開始享受一個人的生活。夜晚,最適合伴著我或是出著試題,或是改著作業,或是準備著教材、想著教案的,莫過於音樂。漸漸的,中文流行歌曲,或是西洋流行歌曲已無法助我靜下心來。我想我的心是從那時開始老的…(開始覺得流行音樂吵雜)。開始莫名的喜歡爵士樂似乎便是從這一張專輯開始。初時只是在放學後到東海別墅買晚餐時駐足東海之音,在那幾排堆在店後,看似非主流專區的CD中翻找、逗留,尋找不同於「吵雜的流行樂」的音樂。嘗試過幾張怡人的vocal 音樂後讓我對那幾排非主流音樂情有獨鍾。一次偶然的機會,跟老闆談天聊到那區的音樂,老闆介紹了這張後來漸漸在台灣紅起來的現代爵士樂手 – Diana Krall。也就是從這一張專輯後,我開始瘋狂的尋覓抒情爵士。這張專輯應該不是黛安娜克蘿的第一張,隨後我也陸續收藏了她其他的裝輯。但不知道是否因為第一次的經驗驚豔,讓我對我所買的她的第一張仍然情有獨鍾。
第二個是 Carol Kidd – Gold. Linn Record, 1995. Linn Products Limited, Scotland.
第一次聽到Carol Kidd的歌聲其實是在爸爸的朋友家。那位叔叔從小認識,是一位發燒友兼銀行家。在他的孩子們也都各自成家後,他買下了郊區一處依山傍水社區中的一戶樓中樓,將半地下室的空間打造為視聽室。記得彷彿是某年的過年前後,我們全家拜訪。他展示他完美的視聽室,並且選出發燒片TAS (The Absolute Sound) 1996來做示範。當我聽到那一首從TAS所選出的「when I dream」,覺得彷彿全身的毛孔都張開呼吸。我特別記下了Carol Kidd 這名字,再由TAS尋覓到了這張封面上寫著『一張半夜都得跑去買的CD』。這也才知道原來卡蘿可是英國爵士樂壇的皇后,被倫敦時報譽為「世界最好的爵士歌手之一」。說到這張專輯,不免提到一段小插曲。原本我的個性還算大方,雖說收藏的CD與書籍都是我的寶貝,但遇到同樣也喜歡的人,也願意一起分享。直到有一次豬頭毛的同學來訪,聽到這張專輯後大為讚賞,當下開口詢問,我也大方相借。沒想到最後還片時,殼在片空。我為此傷心了許久。一方面是為這張專輯是否絕版而再也找不到擔心,一方面也為人性的不可信賴寒心。還好再回台時再度找到了這張價值不算菲的專輯,但也從此音樂不再外借。
第三個是Keiko Lee – This is Keiko Lee and More, Limited Edition, Special Asian Tour Package, includes a 5 track bonus CD. 1999 Sony Music (Asian). Sony Music Instrument (Japan) Inc.
開始瘋狂迷上抒情爵士後,偶然的發現了李敬子,Keiko Lee。這是一位日本的爵士樂手。在台灣的聲望似乎不如小野麗莎,但聽過她的歌聲的人絕對會被大大吸引。對於小野麗莎我實在沒有太大共鳴,但李敬子的這張專輯我卻是搬到哪兒都一定不能忘了帶著它。每每對朋友介紹她的歌,我一定讓大家先聽她的聲音來猜測「她是誰」。她渾厚低沈的嗓音真的還蠻難讓人猜測出她是一個日本人。我記得我第一次聽到她的歌聲,還特別再把封套拿出來仔細研究再三,懷疑我記錯了,拿出了一張黑人歌手的專輯。這張專輯大部分是「口水歌」。但她的詮釋一點也不影響原主唱所給予的第一印象。我尤其喜歡她翻唱Beatles的Imagine。那種慵懶又帶點吶喊的奇妙混和,常常在伴我挑燈夜戰時重新對世界湧起希望。
第四個是 張雨生 - 自由歌 1994 飛碟企業, Taipei, Taiwan
張雨生大概是我最喜歡的華人歌手吧。也是唯一一個我認真的收藏他所有音樂專輯的一位歌手。還記得他的死訊傳來時我還在紅人州,在那時網路還不是那麼發達,半夜就著緩慢的網路讀著台灣的新聞,感覺全身忽然發冷。不敢相信一個在我印象中對生命如此熱情的歌手會衝動的酒後「飆車」,付出了高昂的代價。也讓國語歌壇從此少了一個創作星星。還記得張雨生剛出道時,我可以默唱完他專輯裡的每一首歌。在那個還聽著錄音帶的年代,一邊等著公車,一邊從A面第一首唱起唱完再自動翻面繼續唱,一路唱著回家的奇妙記憶常常在聽著他音樂的現在浮現腦海。後來去看了舞台劇「吻我吧娜娜」,那時張雨生已不在人世,但對他的音樂卻更有了新的體驗。他要是還在世,不知還會有多少讓人讚嘆的創作和創新哪!有趣的是我最喜歡的他的專輯雖然是精選集的「自由歌」(因為百聽不厭),但選歌時我卻想起他的「我期待」。一方面是這首歌是我的KTV必選曲,一方面是他在MTV裡的影像伴隨我期待的歌詞,成了每每我想起張雨生時腦海中的印象。尤其是他已走,但那一句『我期待,有一天我會回來』…總是讓我覺得汗毛豎立。
第五個是 Louis Armstrong – The very best of. Crimson Productions Ltd, 1997
其實又是到了第四個之後就開始難選了。Louis Armstrong當然是在我迷上爵士樂之後不可忽略的人物。我喜歡他雄厚的嗓音。尤其是那首有名的what a wonderful world。不過後來在湯姆大叔(註)的引薦之下聽了夏威夷歌手Israel Kamakawiwo’ole的Somewhere over the rainbow / what a wonderful world混合曲,更覺美妙無比。
五個歌手之後要無厘頭的跳出一個第六張專輯。是陶子的「離開我」。桃子並非我特別喜歡的歌手之一,因此這要放在「番外篇」。這張專輯對我有奇妙的作用。每每在感情上遇到挫折或是心情低落時,這張專輯的歌曲是必出的催淚曲。有時候心情莫名的低落,哭又哭不出來,拿出這張專輯,可以逼出淚來,發洩出了情緒之後,似乎也就好多了。不過前提是,悶到需要大哭一場。要是已經哭到無力,或是鬱卒到了極點,那麼可能會變成壓死牲畜的最後一根稻草。嗯,所以此配方得小心使用。
已經被點過了,我就沒興趣點別人囉。人客請自便。
註:http://roxytom.bluecircus.net/archives/006253.html
引用網址:http://blog.bluecircus.net/cgi-bin/mt-tkbk.cgi/5975
051113
文章定位: